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
出处:《送刘元发归鄱阳次其韵》
宋 · 王之道
杖藜千里访茅茨,来赴当年一笑期。
白发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记艰危。
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
冬日迎长殊可爱,何妨去国少迟迟。
白发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记艰危。
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
冬日迎长殊可爱,何妨去国少迟迟。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拄着藜杖走遍千里的路,只为追寻那年的一笑约定。满头白发使我徒然感叹衰老,而青山你还记得过去的艰难困苦。
夜晚聆听高深的谈论让我忘了疲倦,白天品味新的诗歌足以充饥。
寒冬中迎接新年特别可爱,离开国都何必太过迟疑。
注释
杖藜:拐杖。茅茨: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友人住处。
一笑期:昔日的约定或欢聚时刻。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老大:年纪大,这里指衰老。
青山:象征着过去的经历。
艰危:艰难困苦。
高论:高明的见解或讨论。
忘寐:忘记睡眠。
疗饥:解除饥饿,比喻精神上的满足。
迎长:迎接新年。
去国:离开国家。
迟迟:犹豫不决,缓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送刘元发归鄱阳次其韵》。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和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艰难岁月的回忆与珍视。
"杖藜千里访茅茨,来赴当年一笑期。"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老者手持拐杖,穿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找昔日好友,共同回忆往事的温馨片段。
"白发我徒悲老大,青山君尚记艰危。" 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提醒对方,即便岁月悠长,但那份共同度过困难时期的情谊依旧。
"夜听高论因忘寐,昼味新诗可疗饥。"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夜晚聆听朋友的高谈,心灵得到了满足,以至于忘记了睡眠;而白天里品味新作诗篇,也能缓解内心的饥饿感。
"冬日迎长殊可爱,何妨去国少迟迟。"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希望朋友在寒冷的冬日能够多留一段时间,不必急于离别。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