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成讽谏书金上,太白清平赐锦回
出处:《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敕取新词内使催,中堂持草入蓬莱。
玄成讽谏书金上,太白清平赐锦回。
北阙鹓鸾方接洽,西山松菊又归来。
东邻嫁毕今无女,歌舞何人更作台。
玄成讽谏书金上,太白清平赐锦回。
北阙鹓鸾方接洽,西山松菊又归来。
东邻嫁毕今无女,歌舞何人更作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奉和严藕渔宫允蒙恩予假南还述怀之作次元韵(其二)》。诗中描绘了皇帝派遣使者催促新作,诗人持草进入皇宫的情景,以及玄成的讽谏与太白的清平赐锦的典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深沉。
“敕取新词内使催”,开篇即以皇帝的旨意为背景,内使催促诗人创作新词,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庄重的氛围。“中堂持草入蓬莱”,诗人手持草稿,步入皇宫,仿佛进入了仙境,象征着文学创作与权力的结合。
“玄成讽谏书金上,太白清平赐锦回”,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典故,玄成的讽谏与太白的清平,既是对前贤智慧的致敬,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金上与锦回,分别代表了权力的认可与赏赐,体现了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北阙鹓鸾方接洽,西山松菊又归来”,北阙指皇宫,鹓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朝廷官员,此处形容朝廷官员的和谐相处;西山松菊则借用了陶渊明《饮酒》中的意象,象征归隐与自然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东邻嫁毕今无女,歌舞何人更作台”,最后一句通过对比,反映了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东邻嫁毕,暗示社会习俗的变化;无女与无人作台,则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某种传统或美好事物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自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