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如来同一鬨,大士亦作补陀梦
出处:《僧师源画观音赞》
宋 · 陆游
三世如来同一鬨,大士亦作补陀梦。
佛子无财可修供,尺纸寸毫俱妙用。
宝缨天冠俨四众,长年造极笔愈纵。
唯师鲁公为作颂,十方世界俱震动。
佛子无财可修供,尺纸寸毫俱妙用。
宝缨天冠俨四众,长年造极笔愈纵。
唯师鲁公为作颂,十方世界俱震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三世:指佛教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如来:佛教中的最高觉悟者。
鬨:同‘合一’,指精神统一。
大士:菩萨,修行者中地位较高的。
补陀:即普陀山,佛教圣地。
佛子:佛教徒。
修供:修行和供养。
尺纸寸毫:比喻微小的物品,这里指书法工具。
宝缨天冠:僧侣的法冠装饰。
造极:达到顶峰,极高水平。
纵:放纵,这里指技艺更加自由发挥。
鲁公:指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十方世界:佛教术语,指宇宙四方上下和中心。
震动:这里是形容影响力巨大。
翻译
三位如来的精神合一,大士也在做往补陀落的梦境。佛门弟子虽无财富供奉,但一纸一笔都充满奥妙的用途。
天冠和宝缨装饰着僧侣,他们长久以来的书法技艺日益精湛。
只有大师鲁公写下赞歌,这使得整个十方世界都为之震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僧师源所绘观音像的赞美之作。诗中以"三世如来同一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普度众生、超越时空的宏大境界。接着提到大士(菩萨)也有入梦修行的时刻,暗示画中的观音形象生动传神。
诗人称赞僧师源虽无财物丰厚,但凭借尺纸寸毫的笔墨,展现出观音的神圣与妙用,笔触高超,仿佛天冠宝缨的庄严形象跃然纸上。他长期修炼,技艺日臻完美,使得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佛法的深远影响。
最后,诗人特别点出只有鲁公(可能是指书法家苏轼,因其书法风格被誉为“鲁公体”)为之作颂,这一举动使得整个十方世界都为之震动,足见此画的影响力之大。整首诗赞美了僧师源的画技和观音画像的艺术价值,以及其在传播佛法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