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邀紫翠,晒药入藤萝
北窗聊伏枕,南陌自鸣珂。
静爱琴尊润,清怜雨露多。
焚香邀紫翠,晒药入藤萝。
碧草萦湘帙,朱花剪绛罗。
石苔随意长,山鸟任情歌。
舞罢非调鹤,书成岂换鹅。
客应看竹至,敢拟问奇过。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休沐之时,远离尘嚣,静心养病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静谧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追求。
首句“休沐堪除累”,点明了诗人享受休假时光,得以摆脱日常琐事的束缚,心情轻松愉悦。接着“乘閒学养痾”一句,虽言“养痾”,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将疾病视为修炼自我、静心养性的机会。
“北窗聊伏枕,南陌自鸣珂”两句,以“北窗”与“南陌”对比,前者象征宁静与内省,后者则暗示外界的喧嚣与繁华。诗人选择在北窗下伏枕静思,而让南陌上的车马声自鸣,表现出他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对外界诱惑的淡然。
“静爱琴尊润,清怜雨露多”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无论是弹琴还是品酒,都充满了内心的满足与喜悦。而“焚香邀紫翠,晒药入藤萝”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知,通过焚香邀请紫气与翠色,以及在藤萝间晾晒药物,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和谐的氛围。
“碧草萦湘帙,朱花剪绛罗”描绘了诗人周围环境的生机与色彩,碧绿的草丛环绕着书籍,红色的花朵剪裁成绛色的布料,既体现了自然界的丰富多样,也寓意着诗人的生活充满诗意与艺术感。
“石苔随意长,山鸟任情歌”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尊重与欣赏,石上的苔藓自由生长,山间的鸟儿随性歌唱,这种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舞罢非调鹤,书成岂换鹅”两句,以“调鹤”和“换鹅”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传承,即使是在舞蹈或书法之后,也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或交换,而是出于对艺术本身的敬仰与追求。
最后,“客应看竹至,敢拟问奇过”则预示了诗人的待客之道,不仅欢迎朋友来访,更期待他们能在此发现独特的美,体验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栖息地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