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
出处:《渑池道中寄福昌令张景良通直》
宋 · 晁补之
十年一梦间湖湘,欲往从之道阻长。
可但知君爱彭泽,不应言我薄淮阳。
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
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
可但知君爱彭泽,不应言我薄淮阳。
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
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湖湘:指湖南地区。
阻长:路途遥远,难以通行。
彭泽:地名,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
薄:轻视,看不起。
淮阳:地名,可能暗指诗人的过去经历。
崤底: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西部。
流泉白:清澈的泉水。
落照黄:夕阳西下,景色金黄。
愁作:因愁而。
驿亭: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休息的场所。
九回肠:形容极度悲伤,愁肠百结。
翻译
十年如梦般度过在湖湘之地,想要追随的道路却漫长无尽。你只知道你爱彭泽,却未料到我也曾轻视过淮阳的经历。
马匹穿过崤山低谷,泉水清澈;鸟儿飞落在潼关头,夕阳染成金黄。
愁绪满怀,在寒冷的驿站中难以入眠,怀人思古之情愁肠百结。
鉴赏
这首宋诗是晁补之所作,题为《渑池道中寄福昌令张景良通直》。诗人以十年为时间跨度,表达了对友人张景良的深深思念,以及自己在前往湖湘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感慨。他提到道路漫长,暗示了旅途的不易,同时表达了对彭泽(可能指陶渊明隐居之地)的向往和对自身在淮阳任职经历的微妙态度。
诗中“马穿崤底流泉白,鸟下关头落照黄”描绘了沿途景色,马匹行走在崤山低谷,泉水清澈,夕阳西下,鸟儿归巢,画面凄美而富有诗意,寓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最后两句“愁作驿亭寒不寐,怀人思古九回肠”,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愁绪满怀而在寒冷的驿亭中难以入眠的情感,他的思绪随着九曲回肠般的回忆和怀人之情,显得深沉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