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气凌月观身曾到,梦托云根手自栽全文

气凌月观身曾到,梦托云根手自栽

出处:《赋家山夕秀 其二
宋 · 李曾伯
小亭八尺石为台,占绿围中作翠堆。
一片闲云难画去,四时野色入诗来。
气凌月观身曾到,梦托云根手自栽
更出城楼一头地,夕阴含雨肯低徊。

注释

小亭:小型的亭子。
石为台:用石头建造的平台。
占绿围:位于绿色环绕之中。
翠堆:翠绿堆积。
闲云:悠闲自在的云彩。
画去:描绘出来。
野色:野外景色。
入诗来:激发诗篇。
气凌:气势超越。
月观:月宫或者观赏月亮的地方。
身曾到:亲身经历过。
梦托:寄托梦境。
云根:云的根部,比喻梦境或远方。
手自栽:亲手种植。
头地:眼界,视野。
夕阴:傍晚的阴霾。
含雨:带有雨意。
肯低徊:愿意停留或徘徊。

翻译

小亭只有八尺高,用石头筑成平台,坐落在绿色环绕之中,仿佛一堆翠绿的堆积。
闲散的云彩难以描摹,四季的野外景色却能激发诗兴。
我的气息直逼月宫,因为曾经亲临其境,梦境寄托在云根之下,亲手种植。
走出城楼,眼界更为开阔,傍晚的阴霾带着雨意,似乎在低垂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小亭和绿色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造。诗中“占绿围中作翠堆”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小亭四周被绿意环绕,宛如一片翠绿之地的情景。紧接着,“一片闲云难画去,四时野色入诗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细微变化,如流动的白云和随季节更迭的野趣,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气凌月观身曾到”表明诗人的心灵已经与这份美景相通,他似乎已能超脱物质,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飞扬。接着,“梦托云根手自栽”,则是借用梦境来比喻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向往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最后两句“更出城楼一头地,夕阴含雨肯低徊”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似乎已经离开了俗世的纷扰,在更高的视角去观赏和思考自然与生命,哪怕是那即将到来的细雨,也成为了他内心平静和深思的催化剂。

整首诗通过对小亭周遭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融入,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境美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