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情芳草共漫漫,汉水郧山倚棹看
出处:《郧阳舟中》
明 · 袁昌祚
客情芳草共漫漫,汉水郧山倚棹看。
滩乱雷声喧白昼,林蒸雨色阁馀寒。
悬崖草屋编氓少,落日烽台候戍残。
萍迹独怜何日定,白云长自恋渔竿。
滩乱雷声喧白昼,林蒸雨色阁馀寒。
悬崖草屋编氓少,落日烽台候戍残。
萍迹独怜何日定,白云长自恋渔竿。
鉴赏
这首《郧阳舟中》由明代诗人袁昌祚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汉水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慨。
首联“客情芳草共漫漫,汉水郧山倚棹看”,开篇即以“芳草”与“漫漫”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仿佛在与无垠的芳草对话,同时也将视线投向了远处的汉水与郧山,通过倚靠船桨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沉思。
颔联“滩乱雷声喧白昼,林蒸雨色阁馀寒”,进一步描绘了舟行途中所遇的自然景观。雷声轰鸣,滩石错落,白昼里充满了动态与声响;而林间的雨气则在余寒中弥漫,形成了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凉意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机。
颈联“悬崖草屋编氓少,落日烽台候戍残”,转而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悬崖峭壁之上,稀疏的草屋映衬着少数的村民,与自然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落日时分,烽火台上等待归家的士兵,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和平的渴望。这一联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边疆地区特有的生活场景。
尾联“萍迹独怜何日定,白云长自恋渔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如同漂浮不定的水草(萍),诗人感叹自己的行踪无定,何时才能找到归宿;而对白云的眷恋,则寄托了他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一联以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郧阳舟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的佳作,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进行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