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欲从军旅,其如白发人
出处:《舂山草堂感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几欲从军旅,其如白发人。
有家难委弟,无策可娱亲。
作士诗书贱,为农陇亩贫。
终然将七尺,去作玉关尘。
有家难委弟,无策可娱亲。
作士诗书贱,为农陇亩贫。
终然将七尺,去作玉关尘。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慨。首联“几欲从军旅,其如白发人”,诗人内心渴望投身军旅,保家卫国,但又无奈于自己已步入老年,白发苍苍,身体力行已非易事。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
颔联“有家难委弟,无策可娱亲”,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困境。他深感家中有弟需要照顾,无法轻易离开,同时又苦于找不到方法来使亲人欢愉,表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深切关怀和无力感。
颈联“作士诗书贱,为农陇亩贫”,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和农民地位的不公。作为士人,虽然饱读诗书,却因社会地位低下而感到悲哀;选择务农,虽能解决温饱,但生活依旧贫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固化和不公平现象的批判。
尾联“终然将七尺,去作玉关尘”,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明,即便身体衰弱,也要为了国家和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最终化为边关的尘土。这既是对个人牺牲精神的颂扬,也是对国家忠诚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