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观色本无色,空里闻声如有声
出处:《题太清福晋听雪园》
清 · 李临驯
篆炉烟冻余香袅,银釭蕊结双花小。
惊风一夜舞琳琅,金井鸦啼天未晓。
太清仙子无俗情,身骑白凤来玉京。
静中观色本无色,空里闻声如有声。
冰心玉质谁堪拟,化身千亿梅花里。
寒宵听雪不知寒,洗尽尘寰筝笛耳。
仙人爱雪兼爱梅,雪花正落梅花开。
梅耶雪耶两清绝,天与异境供仙才。
初如满砌敲琼玉,忽觉打窗闻剥啄。
庭中暗想影飞花,帘外频惊声折竹。
是时万家宵梦阑,绣衾倚暖薰沈檀。
复有华堂列明烛,鸾笙象板听不足。
太清仙人心独清,寒声到耳殊分明。
图名听雪岂无意,欲唤红楼昏梦醒。
纱窗斜受一梳月,冷映梅花清到骨。
遥知碧瓦碎琉璃,不用红炉煨榾柮。
含章殿,聚星堂。
雪霙有色梅有香。
梅花争妍雪争洁,静者对之成淡忘。
乃知喧寂本无定,了了雪泥痕可证。
空中仙乐聒耳鸣,此妙不从音响听。
惊风一夜舞琳琅,金井鸦啼天未晓。
太清仙子无俗情,身骑白凤来玉京。
静中观色本无色,空里闻声如有声。
冰心玉质谁堪拟,化身千亿梅花里。
寒宵听雪不知寒,洗尽尘寰筝笛耳。
仙人爱雪兼爱梅,雪花正落梅花开。
梅耶雪耶两清绝,天与异境供仙才。
初如满砌敲琼玉,忽觉打窗闻剥啄。
庭中暗想影飞花,帘外频惊声折竹。
是时万家宵梦阑,绣衾倚暖薰沈檀。
复有华堂列明烛,鸾笙象板听不足。
太清仙人心独清,寒声到耳殊分明。
图名听雪岂无意,欲唤红楼昏梦醒。
纱窗斜受一梳月,冷映梅花清到骨。
遥知碧瓦碎琉璃,不用红炉煨榾柮。
含章殿,聚星堂。
雪霙有色梅有香。
梅花争妍雪争洁,静者对之成淡忘。
乃知喧寂本无定,了了雪泥痕可证。
空中仙乐聒耳鸣,此妙不从音响听。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临驯的《题太清福晋听雪园》描绘了一幅冬夜静谧而清雅的画面。首句“篆炉烟冻余香袅,银釭蕊结双花小”,通过篆炉的余烟和银灯的微光,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惊风一夜舞琳琅,金井鸦啼天未晓”则以风动琳琅和未晓天色,暗示黎明前的寂静。
诗人笔下的太清仙子形象超凡脱俗,乘凤而来,象征着高洁的品性。她静观万物,听雪无声,仿佛在梅花丛中化身千万,展现出超然的境界。“寒宵听雪不知寒,洗尽尘寰筝笛耳”表达了她在寒冷冬夜中沉浸于自然之美的忘我状态。
下文通过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雪落梅花的景象,以及听雪园中的各种声音,如琼玉敲击、竹声折断,与华堂明烛、笙歌相伴的世俗热闹形成对比。太清仙子的心境与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的清静与世间的繁华形成反差,旨在揭示喧嚣与寂静的相对性。
最后,诗人借“空中仙乐”表达听雪园的独特魅力,超越了寻常的视听体验,达到了精神层面的领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