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梢无复起春风,一生空负吹嘘力
出处:《送干寿道同知北上》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甲寅诏下兴贤才,吴中多士轰春雷。
门外鹄袍那可数,一人独上黄金台。
宦途诘曲容不得,直向东海窥蓬莱。
蓬莱水阔云气浮,眼看健翮摩天游。
故乡六载不归去,老尽西风菊径秋。
归来四壁亦不恶,人羡锦衣君不觉。
馆娃茂苑正凄凉,古汴黄河复漂泊。
问乡安在迟一见,承恩内直金华殿。
从容薇阁演丝纶,花间应隔同年面。
自恨山中老樗栎,拥肿不堪逢匠石。
枯梢无复起春风,一生空负吹嘘力。
门外鹄袍那可数,一人独上黄金台。
宦途诘曲容不得,直向东海窥蓬莱。
蓬莱水阔云气浮,眼看健翮摩天游。
故乡六载不归去,老尽西风菊径秋。
归来四壁亦不恶,人羡锦衣君不觉。
馆娃茂苑正凄凉,古汴黄河复漂泊。
问乡安在迟一见,承恩内直金华殿。
从容薇阁演丝纶,花间应隔同年面。
自恨山中老樗栎,拥肿不堪逢匠石。
枯梢无复起春风,一生空负吹嘘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甲寅: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贤才:有才能的人。
吴中:古代中国地区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鹄袍:官服,指高级官员的朝服。
黄金台:典故,燕昭王筑台以招贤纳士。
宦途:做官的道路。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象征理想之地。
健翮:强壮的翅膀,比喻人的雄心壮志。
西风:秋季的风。
锦衣:华丽的衣服,象征富贵。
馆娃:古代宫殿名,位于苏州。
内直:宫廷值班。
薇阁:古代官署名。
同年:同榜考中的人,这里指旧友。
樗栎:两种大树,比喻老朽无用之人。
匠石:古代传说中的巧匠。
春风:春天的风,比喻生机和机遇。
翻译
甲寅年诏书下达,激励贤才兴起,吴地英才如春雷轰鸣。门外官员众多,穿着官服难以计数,有位独自登上象征尊贵的黄金台。
仕途曲折不容久留,他一心向往东海蓬莱仙境。
蓬莱海阔云雾缭绕,眼见壮志凌云的羽翼翱翔天际。
离开故乡已六年,秋风吹过菊花小径,他日渐老去。
虽然归来家徒四壁,他人羡慕他的锦衣华服,他自己却未觉。
馆娃宫和茂苑一片凄凉,古汴河黄河又漂泊不定。
急于寻觅家乡踪迹,只求再见一次,恩赐在金华殿内值勤。
在薇阁从容处理政务,花丛中似与旧友重逢,但面容已改。
遗憾自己如山中老树,笨拙难入能工巧匠之眼。
枯枝不再有春风复苏,一生空耗了吹拂生长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的《送干寿道同知北上》,表达了对友人干寿道出仕的祝贺与对其未来仕途的期待与祝愿。首句“甲寅诏下兴贤才”描绘了朝廷选拔贤能的盛况,犹如春雷唤醒了吴中的英才。接着,“门外鹄袍那可数”形象地写出众多士子身着官服的壮观景象,而“一人独上黄金台”则象征友人脱颖而出,踏上仕途。
“宦途诘曲容不得”暗示了官场道路的曲折艰难,但诗人鼓励他直面挑战,追求理想,如“直向东海窥蓬莱”。接下来,以“蓬莱水阔云气浮”象征远方的仕途,期待友人能像鸟儿展翅高飞,实现壮志。
诗人感叹自己“故乡六载不归去”,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对友人能够早日功成名就的欣慰。“归来四壁亦不恶”赞扬友人即使贫寒也能满足,而“人羡锦衣君不觉”则寓言友人将赢得他人艳羡的目光,但他本人可能并未察觉。
“馆娃茂苑正凄凉,古汴黄河复漂泊”借景抒情,暗示友人将离开繁华之地,踏上新的旅程,而自己只能在回忆中追寻他们的踪迹。“问乡安在迟一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牵挂,希望能有机会再见。
最后,诗人自比“山中老樗栎”,虽有才华却未得施展,感叹“一生空负吹嘘力”,流露出对自己未能更早推荐友人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