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黄牛皂郊撤戍堡,左洋右沔闲屯田全文

黄牛皂郊撤戍堡,左洋右沔闲屯田

出处:《寿郑制置
宋 · 洪咨夔
昆丘侍郎南霍仙,身骑于菟雪毛鞯。
芙蓉结旌紫云导,望舒参乘丰隆鞭。
晨朝东华天帝所,班在玉斧茅盈前。
帝矜下土沸蚁垤,往哉为洗中原膻。
扶桑五色枝拂日,蔚蓝一碧壶藏天。
祥飙吹衣被发下,轮囷旁薄烟非烟。
泰山乔岳气矗矗,长江大河胸渊渊。
五三六经济世学,尽得庆历诸公传。
丝絇倦踏龙尾道,玉辔直上羊肠巅。
印方趣视已走敌,担未及弛先行边。
黄牛皂郊撤戍堡,左洋右沔闲屯田
规摹了了入眼底,奠而后发矢脱弦。
长安可到只十日,祁山不出今几年。
甲申有谶为公设,席卷关洛趋幽燕。
命圭相印明骑火,碧瞳黑鬓宜貂蝉。
槐龙不动昼阴永,瑶草无际春风妍。
苍生元气秋叶薄,善类命脉游丝悬。
保兹天子属山甫,愿献大雅烝民篇。

拼音版原文

kūnqiūshìlángnánhuòxiānshēnxuěmáojiān

róngjiéjīngyúndǎowàngshūcānchéngfēnglóngbiān

chéncháodōnghuátiānsuǒbānzàimáoyíngqián

jīnxiàfèidiéwǎngzāiwèizhōngyuánshān

sāngzhīwèiláncángtiān

xiángbiāochuībèixiàlúnqūnpángbáoyānfēiyān

tàishānqiáoyuèchùchùchángjiāngxiōngyuānyuān

sānliùjīngshìxuéjìnqìngzhūgōngchuán

juànlóngwěidàopèizhíshàngyángchángdiān

yìnfāngshìzǒudānwèichíxiānxíngbiān

huángniúzàojiāochèshùbǎozuǒyángyòumiǎnxiántúntián

guīleleyǎndiànérhòushǐtuōxián

chángāndàozhīshíshānchūjīnnián

jiǎshēnyǒuchènwèigōngshèjuànguānluòyōuyàn

mìngguīxiāngyìnmínghuǒ
tónghēibìndiāochán

huáilóngdòngzhòuyīnyǒngyáocǎochūnfēngyán

cāngshēngyuánqiūbáoshànlèimìngmàiyóuxuán

bǎotiānshǔshānyuànxiànzhēngmínpiān

注释

侍郎:古代官职名。
于菟:古代对老虎的别称。
芙蓉:莲花。
望舒:神话中的月神。
丰隆:雷神。
东华:道教中的东王宫。
玉斧:象征权力的玉制工具。
蚁垤:蚂蚁堆成的小土丘,比喻人间纷扰。
扶桑:神话中的太阳树。
轮囷:曲折的样子。
龙尾道:形容艰险的道路。
羊肠巅:形容山路险峻。
印方:印信。
黄牛皂郊:地名,黄牛城附近。
祁山:地名,古代战场。
甲申:干支纪年法。
命圭:象征帝王权力的玉圭。
碧瞳黑鬓:形容人的美丽容貌。
槐龙:槐树的别称,古人认为槐树有吉祥之意。
善类:善良的人们。
属山甫:山甫,作者自称。
大雅:高雅的诗篇。
烝民:百姓。

翻译

昆丘侍郎南霍仙,身骑虎皮雪白鞍。
芙蓉旗帜紫云引领,月神驾车雷神挥鞭。
清晨来到东华宫,位列仙班玉斧前。
天帝怜悯人间纷扰,欲洗尽中原污垢。
扶桑五色树映日,浩渺蓝天如壶藏天。
祥风轻拂衣发间,烟雾缭绕似非烟。
泰山巍峨气冲天,长江黄河深广宽。
五经六艺治世学问,承袭庆历诸贤的教诲。
丝绸疲倦踏龙尾路,玉缰直指羊肠险峰。
印信急取敌已远,担粮先发守边疆。
黄牛皂郊撤军堡,左右江汉闲耕田。
规划清晰心中记,瞄准目标箭离弦。
长安十日可达,祁山多年未见兵戈。
甲申预言为你而设,席卷关洛直奔幽燕。
命圭相印骑火鲜明,碧瞳黑发如貂蝉。
槐龙静止白昼长,瑶草春风吹过繁花烂漫。
百姓生机如秋叶薄,善良生命如游丝摇曳。
辅佐天子我山甫愿,献上为黎民百姓的颂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为郑制置祝寿而作,以丰富的想象和华丽的辞藻描绘了一幅神仙般的景象,表达了对郑制置的赞美和祝福。诗中通过昆丘、南霍仙等神话人物,象征郑制置的尊贵与非凡。描述了他的出行犹如天神下凡,乘坐着华丽的座驾,伴随祥云和星宿,前往天帝宫殿,显示其地位显赫。

诗中还提及了泰山、长江等自然景观,象征郑制置的威严与胸怀,以及他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才能。诗人借用“五三六经”、“庆历诸公”的典故,赞美他的学术修养和治世之才。接着,诗中描述了郑制置的行动迅速果断,如同驾驭战马,展现了其果敢的性格和坚定的决心。

最后,诗人预言郑制置将有非凡的成就,如席卷关洛,平定幽燕,暗示其军事才能。诗中运用了诸如“印方趣视”、“黄牛皂郊”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预示着郑制置的辉煌前景。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天子的忠诚和对黎民百姓福祉的关注,希望郑制置能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期待的寿诗,展现了诗人对郑制置的深深敬仰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