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
出处:《复用三公燕集韵酬子骏尧夫》
宋 · 司马光
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
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
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
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
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
注释
官闲:官职清闲。虚室:空荡的屋子。
粟饱:粮食充足。
太仓:大仓库。
朝夕:早晚。
三径:小路。
二公:两位尊贵的朋友。
蒹葭:芦苇。
玉:比喻美好的事物。
燕雀:小鸟。
鸿:大雁,常用来象征志向远大的人。
辄:就。
同醉:一起畅饮。
樽酒:酒杯中的酒。
翻译
官职清闲,空荡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明亮,仓库满是粮食,呈现出一片红色丰收景象。早晚清扫小路,与朋友们结伴而行,常常拜访那两位尊贵的友人。
芦苇独自倚立,像美玉般静默,燕雀怎会理解鸿鹄的志向。
我们相遇总是畅饮欢醉,只担心酒杯里的酒不够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退隐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开篇“官闲虚室白,粟饱太仓红”表明官员已不再忙于朝政,房中空闲无事,粮仓充实,象征着丰收和富足。
接着,“朝夕扫三径,往来从二公”写出了诗人日常的生活情景。每天清晨与黄昏,他都会去扫除庭院中的小径,并且经常与“二公”往来,这里的“二公”可能是指两位尊贵的朋友或长者,通过这样的交游,表现出诗人退隐后的社交生活。
“蒹葭徒倚玉,燕雀岂知鸿”中,“蒹葭”指的是竹林中的野草,“徒倚玉”则形容诗人的清净无为。最后一句“燕雀岂知鸿”通过燕雀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远大志向与世间喧嚣之间的超然物外之感。
尾联“相遇辄同醉,惟愁樽酒空”则是说每当与朋友相聚时总是一起饮酒至醉,但唯一担忧的是美好的时光易逝,如同酒空一样令人感到些许落寞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交往的享受以及对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