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遑恤在已
出处:《周文襄公颂》
明 · 邵宝
我怀文襄,古之遗爱。
去公百年,典型犹在。
惟遗爱一言,寔自仲尼。
称郑之侨,今千载馀。
继者何少,子产初政。
人欲杀之,歌者如水。
及再歌也,又恐其死。
公之始至,白地有谣。
经营宣力,二纪三朝。
苟利于民,遑恤在已。
我思古人,子产哉是。
儗名山嘉树,孰非甘棠。
勿剪勿代,公貌在堂。
我门于题,于戏不忘。
去公百年,典型犹在。
惟遗爱一言,寔自仲尼。
称郑之侨,今千载馀。
继者何少,子产初政。
人欲杀之,歌者如水。
及再歌也,又恐其死。
公之始至,白地有谣。
经营宣力,二纪三朝。
苟利于民,遑恤在已。
我思古人,子产哉是。
儗名山嘉树,孰非甘棠。
勿剪勿代,公貌在堂。
我门于题,于戏不忘。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周文襄公颂》,是对明朝时期著名官员周忱(字文襄)的颂扬。邵宝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周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为官期间所展现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政绩的赞美。
诗中提到“我怀文襄,古之遗爱”,表明了诗人对周忱的怀念与尊敬,将其比作古代留下仁爱之名的贤臣。接着,“去公百年,典型犹在”则强调了周忱虽离世已久,但他的精神与事迹仍然被后人铭记,如同典范一般流传。
邵宝进一步引用孔子的话“称郑之侨,今千载馀”,将周忱与古代的贤臣郑之侨相提并论,赞扬其德行与政绩的深远影响。诗中还提到周忱在任期间的政绩,如“继者何少,子产初政”,暗示其治理效果显著,后继者鲜能与其匹敌。
“人欲杀之,歌者如水”描绘了民众对周忱的支持与爱戴,即使有人试图反对,民众的声援如同流水般不断。而“及再歌也,又恐其死”则表达了民众对周忱可能遭遇不幸的担忧与恐惧。
诗的下半部分,邵宝回忆了周忱刚到任时的情形,以及他长期的勤勉工作,始终以百姓福祉为先,不计较个人得失。邵宝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周忱的怀念,将周忱比作名山嘉树,比喻其品德如同甘棠树一般,值得后人永远怀念与敬仰。
最后,“勿剪勿代,公貌在堂”表达了对周忱形象的永恒记忆,即使时间流逝,其形象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我门于题,于戏不忘”则是诗人对自己所写颂词的承诺,表示这些文字将作为纪念周忱的永久记录,不会被遗忘。
综上所述,《周文襄公颂》不仅是一首对周忱个人的赞歌,也是对古代贤臣品德与政绩的普遍颂扬,体现了邵宝对理想政治人物的崇高追求与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