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爱少陵红湿句,可人却是道知时
出处:《又和春雨》
宋 · 杨万里
向来一旱鬓成丝,敢道新年雨脚垂。
未必催诗真强管,端令学稼失愁思。
只今且莫倾三峡,此后时须示一犁。
未爱少陵红湿句,可人却是道知时。
未必催诗真强管,端令学稼失愁思。
只今且莫倾三峡,此后时须示一犁。
未爱少陵红湿句,可人却是道知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旱:干旱。新年雨脚垂:新年降雨。
强管:强迫激发诗兴。
学稼:学习农耕。
三峡:泛指大江大河。
一犁:犁田。
少陵红湿句:杜甫的湿润诗句,可能指其《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道知时:适时提醒农事的智慧。
翻译
一直以来,我因干旱而头发如丝般稀疏,还敢期待新年能有雨水降临。这雨未必是为了激发我的诗兴,反而可能让我无法专心农事,不再有忧愁。
现在姑且不要让大雨淹没三峡地区,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能看到犁田的景象。
我不太喜欢杜甫那些湿润的描绘,却更欣赏那些适时提醒农时的诗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雨景象,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向来一旱鬓成丝"用鲜明的比喻形象展现了春天的到来,新年的脚步悄然临近,而雨水却如细丝般轻柔地降落。
"敢道新年雨脚垂"则直接点出了春雨的美好。然而接下来的"未必催诗真强管"和"端令学稼失愁思"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变化时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既有着急于表现个人才华的渴望,也不免感到困惑和迷茫。
"只今且莫倾三峡"一句则显露出诗人对于力大无穷但又不可预测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此后时须示一犁"则是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能有所作为,留下自己的印记。
最后两句"未爱少陵红湿句,可人却是道知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文学传承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春雨这一自然现象,深入探讨了时间、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篇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