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蜀反初燃,大厦终难扶
出处:《读史感兴 其二》
宋 · 黄文雷
空山有大木,琅玕叶敷腴。
末至更摧落,岂复润朽株。
东西四百载,天明拱黄图。
哀哀李杜死,诸贤亦沦胥。
庸蜀反初燃,大厦终难扶。
长怀追爽鸠,谁复来此居。
末至更摧落,岂复润朽株。
东西四百载,天明拱黄图。
哀哀李杜死,诸贤亦沦胥。
庸蜀反初燃,大厦终难扶。
长怀追爽鸠,谁复来此居。
注释
琅玕:古代对玉质或似玉的美石的称呼,此处形容树叶美丽。摧落:凋零,落下。
润朽株:滋润枯朽的树根。
四百载:四百年的时间。
沦胥:相继沉沦,衰败。
庸蜀:指四川地区,古称庸国和蜀国。
爽鸠:古代传说中的鸟,象征高洁之士。
翻译
寂静的山中有棵大树,它的琅玕树叶繁茂而肥美。还未等到春天,它就早早凋零,怎能再滋润枯朽的树根。
这棵树经历了东边和西边四百年,见证了天空下黄色的土地。
悲伤啊,李白杜甫已逝去,众多才子也相继沉沦。
庸蜀之地的叛乱重新燃起,大厦将倾却难以支撑。
我长久地怀念那些高尚的人,又有谁能再来这里居住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山中参天大树的形象,琅玕般的叶子繁茂肥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还是凋零落下,不再滋润枯朽的根基。诗人借此寓言历史的沧桑变迁,感叹自唐代李白、杜甫等杰出人物去世后,后续的贤才也相继消逝,如同大厦将倾,难以挽回。诗人深感哀伤,怀念那些过去的英杰,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不知是否还有人能像他们那样在乱世中坚守和贡献。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寄寓历史感慨,体现了宋代理学家黄文雷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