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
雨旸时若民乃康,孰令熯旱忧吾王。
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
王心靡宁时恻伤,桑林罪己德进汤。
斋宫对越腾馨香,真宰默应徵休祥。
灵祇率职妖魃禳,先驱丰隆舞商羊。
天瓢一举敷四方,甘霖信宿仍汪洋。
勾龙后土占岁穰,黍稷报功王道昌。
百辟庆忭欢声扬,小臣颂述歌虞唐。
四序顺成民弗殃,巍巍端拱垂衣裳。
天苍苍,德无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黄哲在钟山为君主祷告求雨的情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与君主德行之间的深刻关联的理解。
诗的开头“天苍苍,运乾纲”以苍茫的天空和宇宙的秩序起笔,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雨旸时若民乃康”,表达了雨水对于民众生活的重要性,预示着君主的德政如同适时的雨水,滋养着百姓的生活。
“孰令熯旱忧吾王”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干旱对君王的忧虑,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君主与民众命运紧密相连的传统观念。随后,“九土如焚嗟亢阳,天津欲竭阴虹藏”描绘了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大地如同被烈火焚烧,天上的桥梁(可能指天河)也似乎要干涸,彩虹隐匿不见,形象地展示了干旱的严峻性。
“王心靡宁时恻伤,桑林罪己德进汤”则展现了君王面对干旱时内心的不安和自省,他将干旱视为自己的过失,主动反省并寻求改进,体现了古代君主的自我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斋宫对越腾馨香,真宰默应徵休祥”描述了君王在斋宫中虔诚祈祷,上天默许并应允了君王的愿望,预示着吉祥的到来。接下来的“灵祇率职妖魃禳,先驱丰隆舞商羊”描绘了神祇们响应君王的祈求,通过各种仪式和法术来消除灾害,保护人间安宁。
“天瓢一举敷四方,甘霖信宿仍汪洋”表现了君王的祈雨得到了上天的回应,甘甜的雨水倾盆而下,滋润了大地,带来了长久的丰收景象。这一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君主德行能够感化天地的信念。
最后,“勾龙后土占岁穰,黍稷报功王道昌”提到勾龙(可能指农神)和后土(土地之神)共同参与了丰收的预测和庆祝,黍稷(谷物)作为对君主德政的回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不仅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丰收的渴望,也体现了君主德政与国家福祉之间的密切联系。
“百辟庆忭欢声扬,小臣颂述歌虞唐”描绘了全国上下庆祝丰收的喜悦场景,文臣们也纷纷歌颂君主的功德,如同虞舜和唐尧时代的盛世景象,表达了对君主德政的高度赞扬。
“四序顺成民弗殃,巍巍端拱垂衣裳”总结了四季有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君主端坐于正位,穿着象征权力的服饰,展现出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君主德行与社会福祉之间复杂而微妙关系的理解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理想政治和和谐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