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山水多佳致,春日迟迟景明媚
出处:《题洛社耆英图》
元末明初 · 王佐
洛阳山水多佳致,春日迟迟景明媚。
耆英乐此恣遨游,古刹名园无不至。
庞眉鹤发金玉相,衣冠济济相辉光。
功名事业付青史,解官林下同徜徉。
翠阴深处云屏敞,閒理丝桐寄清赏。
桃花乱落红雨飘,一?天风送遗响。
雍容相与临楸枰,昼长消此烟霞情。
手谈但适橘中乐,胜负宁为蝠燕争。
或来扫石题新句,笑撚吟髭觉幽趣。
或来共阅无声诗,清思满怀无着处。
观泉策蹇兴何多,长松落落蟠烟萝。
小桥水滑拖冰练,远峰矗矗浮青螺。
人生得志贵知止,脱屣如公曾有几。
争知宦海多风波,何必栖栖恋金紫。
君不见香山九老人中仙,卷舒与道相周旋。
又不见急流勇退称明哲,士论铮然重风节。
吁嗟世事能几何,朱颜转眼双鬓皤。
会当仰止前修德,乐游莫遣空蹉跎。
耆英乐此恣遨游,古刹名园无不至。
庞眉鹤发金玉相,衣冠济济相辉光。
功名事业付青史,解官林下同徜徉。
翠阴深处云屏敞,閒理丝桐寄清赏。
桃花乱落红雨飘,一?天风送遗响。
雍容相与临楸枰,昼长消此烟霞情。
手谈但适橘中乐,胜负宁为蝠燕争。
或来扫石题新句,笑撚吟髭觉幽趣。
或来共阅无声诗,清思满怀无着处。
观泉策蹇兴何多,长松落落蟠烟萝。
小桥水滑拖冰练,远峰矗矗浮青螺。
人生得志贵知止,脱屣如公曾有几。
争知宦海多风波,何必栖栖恋金紫。
君不见香山九老人中仙,卷舒与道相周旋。
又不见急流勇退称明哲,士论铮然重风节。
吁嗟世事能几何,朱颜转眼双鬓皤。
会当仰止前修德,乐游莫遣空蹉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洛阳地区的一幅生动的社交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洛阳山水之美,以及当地耆英(年高德劭之士)的闲适生活。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秀丽,也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
首句“洛阳山水多佳致”,点明地点,引出对洛阳美景的赞美。接着,“春日迟迟景明媚”描绘了春天阳光下的洛阳景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随后,诗人通过“耆英乐此恣遨游”一句,将焦点转向了那些在自然美景中自由自在、享受生活的年高德劭之士。
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庞眉鹤发金玉相,衣冠济济相辉光”,形象地描绘了这些耆英的外貌特征和精神风貌,他们虽已年迈,但依然精神矍铄,衣冠整齐,光彩照人。通过“功名事业付青史,解官林下同徜徉”两句,诗人表达了这些耆英对过往功名的淡泊态度,以及他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诗,如“翠阴深处云屏敞,閒理丝桐寄清赏”,进一步描绘了他们在自然中的悠闲生活,弹琴赏乐,寻找心灵的寄托。诗人还通过“桃花乱落红雨飘,一?天风送遗响”等诗句,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以及这些耆英在其中感受到的诗意与宁静。
诗中还提到了棋局、琴声、桃花、松树、小桥流水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这些耆英在自然与文化中寻求精神满足的生活状态。最后,诗人通过“人生得志贵知止,脱屣如公曾有几”等句子,表达了对知足常乐、适时退隐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也对那些在官场中奔波忙碌的人提出了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山水和耆英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社会上层人士的一种理想化的休闲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艺术和精神追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