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出处:《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 其一》
唐 · 李贺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注释
洛郊:洛阳郊区。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弊厩:破旧的马厩。
老马:年老的马。
炉峰:可能指地名或山峰。
影落:影子落下。
楚水:泛指南方的江河,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故乡。
长船:大船。
云泊:停靠在云边。
石镜:形容水面如镜的湖泊。
秋凉夜:秋天的清凉夜晚。
岂解:怎能理解,怎能不。
乡情:思乡之情。
弄月:对着月亮玩耍,此处可能指吟诗或抒发情感。
呜哑:形容声音低沉而含糊。
翻译
洛郊没有祭祀的礼器,破旧马厩让我这匹老马感到羞愧。小小雁儿飞过炉峰,它的影子落在了楚水之下。
大船靠在云边停泊,石镜湖面秋夜清凉。
我怎能不怀乡之情,只能对着月亮发出低哑的鸣叫。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乡愁和自然美景的诗,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情感。开篇"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描绘了一种荒凉与衰败的田园风光,反映出一片萧瑟。随后的"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则是对远方自然景观的描写,小雁在高峻的炉峰上飞翔,其投射的影子似乎触及了遥远的楚水,这里的“楚水”可能暗指着诗人心中的故乡。紧接着"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则展现了一种静谧与深邃的氛围,长船停靠在云雾缭绕的岸边,而那如同石制之镜般平滑的水面,在秋夜中显得格外凉爽。
最后两句"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深厚的情感。这里的“岂解”意味着难以理解或表达,而“弄月”和“呜哑”则是诗人在夜晚与明月为伴,发出了低沉而悠长的声音,以此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乡愁。这两句将前文的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对远方故土深切怀念的情绪。整首诗通过这种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美好自然风光,又充满深沉乡思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