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行人子细听,鹧鸪近前语分明
出处:《鹧鸪行》
明 · 郑善夫
行人行人子细听,鹧鸪近前语分明。
山有长蛇兼罔两,水若可涉霜涛惊。
哥哥欲行须暂停。
君不见赤雉四顾不出山,虞人关弓射雉还。
君不见大鹏抟风九万里,六月一息图南徙。
山有长蛇兼罔两,水若可涉霜涛惊。
哥哥欲行须暂停。
君不见赤雉四顾不出山,虞人关弓射雉还。
君不见大鹏抟风九万里,六月一息图南徙。
鉴赏
这首《鹧鸪行》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通过对鹧鸪的描绘,展现了深邃的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
首先,诗中以“行人行人子细听”开篇,引出对鹧鸪的倾听,营造了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接着,“鹧鸪近前语分明”,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鹧鸪以人的语言能力,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与趣味。
随后,“山有长蛇兼罔两,水若可涉霜涛惊”两句,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间蜿蜒的长蛇与波涛汹涌的江水,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险峻,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哥哥欲行须暂停”一句,似乎是对前文自然景象的反思,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需要停下来思考与审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君不见赤雉四顾不出山,虞人关弓射雉还”引用了赤雉的故事,赤雉不愿离开山林,象征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虞人关弓射雉还”则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与破坏,暗含了对生态保护的呼吁。
最后,“君不见大鹏抟风九万里,六月一息图南徙”以大鹏翱翔九万里的壮举,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远大志向,同时“六月一息图南徙”则表达了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坚持前行的精神,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鹧鸪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