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彝亘古非芜没,学者如公好器资
出处:《挽刘端木司户》
宋 · 陈傅良
十年共语昨来非,长忆初年握手时。
身世自怜心炯炯,功名犹恐论卑卑。
民彝亘古非芜没,学者如公好器资。
缓辔徐行逢九轨,可堪倏忽九原悲。
身世自怜心炯炯,功名犹恐论卑卑。
民彝亘古非芜没,学者如公好器资。
缓辔徐行逢九轨,可堪倏忽九原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十年共语:多年的交往。昨来非:今非昔比。
初年握手:初次相识时的握手。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自怜:自我怜悯。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心情焦虑。
功名:名声和地位。
民彝:民间风俗习惯。
亘古:自古以来。
芜没:衰落、消失。
学者:有学问的人。
公:指代对方,这里是对学者的尊称。
好器资:有才华,值得器重。
缓辔徐行:慢悠悠地骑马前行。
九轨:大道,古代道路宽度为九轨。
倏忽:忽然。
九原:指墓地,古人称地下为九泉。
翻译
十年的交谈如今已不同,常常想起当初握手的情景。回顾自身命运,内心忧虑,才华出众却担心评价过低。
人民的习俗自古以来未曾衰败,像您这样的学者总是被人看重。
慢步前行,恰逢大道交汇,却忽然感叹人生短暂,面对故人的离世悲痛万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悼念友人刘端木司户的作品。诗人回忆与刘氏十年的交往,感叹时光荏苒,当初的亲密情景恍如隔日。他自伤身世,内心忧虑,深感功名未竟,言辞间流露出谦逊与自省。诗人认为刘端木学问深厚,如同珍贵的器物,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他以缓行比喻人生的从容,然而面对友人的突然离世,不禁悲从中来,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寓哲理于个人感慨之中,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