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城下,愁云暗不开
出处:《悲长城》
明 · 邓云霄
征夫三十万,总为筑城来。
挥泪无乾土,舂声起旱雷。
春闺人入梦,霜碛骨吹灰。
万古长城下,愁云暗不开。
挥泪无乾土,舂声起旱雷。
春闺人入梦,霜碛骨吹灰。
万古长城下,愁云暗不开。
鉴赏
这首诗名为《悲长城》,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诗中描绘了古代大规模修筑长城时的悲壮景象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首句“征夫三十万,总为筑城来”,开篇即以宏大之笔描绘了大规模征召士兵修筑长城的场景,三十万征夫汇聚一地,为国事而战,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牺牲。
接着,“挥泪无乾土,舂声起旱雷”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修筑长城的艰苦环境与劳动强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挥泪无乾土,形容汗水与泪水交织,泥土湿滑;舂声起旱雷,则以舂米的声音比作雷鸣,形象地展现了劳作的喧嚣与紧张。
“春闺人入梦,霜碛骨吹灰”则从另一角度切入,将修筑长城的士兵与家中亲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春闺中的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夜不能寐,梦中相见;而边关的战士,面对严寒与生死考验,骨灰随风飘散,寄托着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最后,“万古长城下,愁云暗不开”一句,将主题升华至历史长河,长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与牺牲。愁云暗不开,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不可逆转,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沉思考,以及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深切哀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修筑长城的艰辛与悲壮,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