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出处:《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
宋 · 贺铸
道人犹浮云,发彼王屋岑。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永谢应龙召,深栖双树林。
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
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
朝见肤寸合,暮为四海霖。
造物一戏耳,浮云本无心。
永谢应龙召,深栖双树林。
苍生热恼地,千载仰慈阴。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
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
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浮云:比喻道士的飘忽不定。
王屋岑:王屋山的高峰。
肤寸合:形容极小的缝隙。
四海霖:比喻广大的雨水覆盖。
造物:大自然。
应龙:古代神话中的神龙。
双树林:隐居之处。
慈阴:慈悲的荫庇。
皎月:明亮的月亮。
弦晦:弦月与新月交替,象征变化。
甘露:比喻恩惠或圣洁的赐予。
轰然海潮音:形容声音宏大如海潮。
支离:形容病弱或残缺。
无弦琴:象征性或心灵的音乐。
翻译
道士如浮云,飘荡在王屋山巅。早晨相见时还只有一丝缝隙,傍晚却化作普降四海的甘霖。
大自然的游戏罢了,浮云本无主观意愿。
永远谢绝应龙的召唤,我愿隐居在双树林深处。
人间饱受苦难,千年期盼你的慈悲庇护。
明亮的月亮展示着弦月与晦暗的变化,清风穿越古今。
谁会高歌甘露的赞歌,那声音如同大海的潮汐声。
病弱的居士,用无弦之琴伴奏这和谐的旋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贺铸所作的《题海陵开元寺栖云庵》,通过对道人如浮云般自由自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其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首句“道人犹浮云”将道人比作飘忽不定的浮云,暗示其不拘于俗世,随性自在。接下来的诗句通过“肤寸合”与“四海霖”的对比,表现道人修行的精进和影响之大。
诗人认为自然的变化如同造物主的游戏,而浮云本身并无主观意愿,这体现了道人顺应自然、无我之境的禅意。他选择远离王侯召唤,栖身于双树林中,为世间带来清凉的慈荫,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皎月示弦晦,清风何古今”运用自然景象,寓言道人的智慧如同明月,无论阴晴圆缺,都能照亮人间,清风则象征他的德行流传千古。最后,诗人以“谁举甘露颂,轰然海潮音”表达对道人美德的赞美,犹如海潮般的宏大声音,而他自己则以“支离病居士,和以无弦琴”自谦,以无弦琴的悠扬声调回应这份赞誉,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贺铸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