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锦烂花争妍,想见云翻釜初熟
出处:《罂粟将成》
宋 · 周紫芝
庾郎十饭九不肉,家无斗储饭不足。
穷儿朝来忽乍富,墙下千罂俱有粟。
只今锦烂花争妍,想见云翻釜初熟。
一饮醍醐生玉池,再饮沆瀣充朝饥。
味虽似淡中实美,暖能扶老甘归脾。
黄粱岁割一万斛,谩饲谷伯如猪肥。
君不见蛾眉仙人家海涯,自种紫芋羹蹲鸱。
尚说人间无此味,天酥酡固不可知。
愿借东坡玉糁句,题作此窗罂粟诗。
穷儿朝来忽乍富,墙下千罂俱有粟。
只今锦烂花争妍,想见云翻釜初熟。
一饮醍醐生玉池,再饮沆瀣充朝饥。
味虽似淡中实美,暖能扶老甘归脾。
黄粱岁割一万斛,谩饲谷伯如猪肥。
君不见蛾眉仙人家海涯,自种紫芋羹蹲鸱。
尚说人间无此味,天酥酡固不可知。
愿借东坡玉糁句,题作此窗罂粟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贫富对比与美食的诱惑,以及对自然美味的向往。诗人以庾郎的贫困生活起笔,通过“十饭九不肉”、“家无斗储”等描述,展现了一幅贫穷家庭的艰苦景象。然而,随着“穷儿朝来忽乍富”,场景突然逆转,千罂粟米映入眼帘,象征着财富的瞬间获得。
接着,诗人通过“锦烂花争妍”、“云翻釜初熟”等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美食的诱人之处。醍醐、沆瀣等词语,不仅展现了食物的珍贵与美味,也暗示了其滋养身心的功效。“味虽似淡中实美,暖能扶老甘归脾”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美食的内在价值和对身体的益处。
然而,诗人的视角并未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而是通过“黄粱岁割一万斛,谩饲谷伯如猪肥”的讽刺,揭示了社会中财富分配的不公与浪费现象。这种批判性思考,使得诗歌的主题更为深刻。
最后,诗人以“蛾眉仙人家海涯,自种紫芋羹蹲鸱”为例,表达了对自然食材的推崇,以及对人间美味的向往。通过“尚说人间无此味,天酥酡固不可知”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超越世俗美味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在对比、讽刺与赞美之间巧妙地转换,既展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又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