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存丹鼎春长好,卷掩黄庭日欲斜
出处:《繁禧观》
元 · 吴全节
门前流水泛桃花,回首蓬山别一家。
曾把金茎餐沆瀣,閒挥玉麈看琵琶。
火存丹鼎春长好,卷掩《黄庭》日欲斜。
心与江湖天共远,大开瀛海驻吾槎。
曾把金茎餐沆瀣,閒挥玉麈看琵琶。
火存丹鼎春长好,卷掩《黄庭》日欲斜。
心与江湖天共远,大开瀛海驻吾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全节的《繁禧观》,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景象。诗中以“门前流水泛桃花”开篇,将繁禧观置于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之中,桃花随流水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回首蓬山别一家”,诗人似乎在回忆与某处或某人的离别,这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深沉的情感色彩。
“曾把金茎餐沆瀣,闲挥玉麈看琵琶”,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金茎、沆瀣、玉麈、琵琶,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品味,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火存丹鼎春长好,卷掩《黄庭》日欲斜”,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丹鼎象征着修炼与长生,而《黄庭》则代表了道家内修的经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和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心与江湖天共远,大开瀛海驻吾槎”,最后两句以广阔的天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与追求。江湖与天的辽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与自由;而“大开瀛海驻吾槎”则寓意着诗人希望在心灵的海洋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