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畏君勿畏,古哲遥相谓
出处:《十可畏》
明 · 郭之奇
日月真可畏,乌兔翻空猬。
春秋真可畏,龙虎食时蜚。
山河真可畏,失险无尊贵。
时心真可畏,覆手分千罻。
杀机真可畏,野血流腥味。
虚名真可畏,实祸从中沸。
崇高真可畏,釜满招人溉。
丹青真可畏,梼杌浮霜气。
尔室真可畏,漏影难私讳。
立身真可畏,失足多逢腓。
八者在天人,二者当前暨。
乾坤为斧锧,胎卵同歔欷。
夷险非一涂,燥湿终殊汇。
在天我何忧,在人我何忾。
在我宜独求,生安死亦慰。
虽畏君勿畏,古哲遥相谓。
春秋真可畏,龙虎食时蜚。
山河真可畏,失险无尊贵。
时心真可畏,覆手分千罻。
杀机真可畏,野血流腥味。
虚名真可畏,实祸从中沸。
崇高真可畏,釜满招人溉。
丹青真可畏,梼杌浮霜气。
尔室真可畏,漏影难私讳。
立身真可畏,失足多逢腓。
八者在天人,二者当前暨。
乾坤为斧锧,胎卵同歔欷。
夷险非一涂,燥湿终殊汇。
在天我何忧,在人我何忾。
在我宜独求,生安死亦慰。
虽畏君勿畏,古哲遥相谓。
鉴赏
这首《十可畏》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通过十个“可畏”的事物,深刻揭示了世间诸多令人畏惧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人性与社会问题。
首先,“日月”和“乌兔”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时间的不可逆转和生命的短暂。“春秋”、“龙虎”则寓指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山河”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失去险要之地意味着地位的丧失。“时心”、“覆手”暗示世事无常,人心易变,难以预测。“杀机”、“虚名”、“崇高”、“丹青”分别从暴力、名声、地位、艺术等方面探讨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不公。“尔室”、“立身”则聚焦于个人生活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最后,“在天我何忧,在人我何忾”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诗人呼吁人们在面对这些“可畏”之时,不应畏惧,而应从中汲取教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道德的完善。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