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全文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出处:《与生公游石窟山
唐 · 张九龄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拼音版原文

tànshúyúnyuǎnwàng怀huáiěrtóng
xúngāoshēnwǎnshìshénxiānzhōng

xiǎngòulíngshìguǐzhìfēiréngōng
qiándòngyǒushūtíngmèng

ānzáoruòmáoshāntōng
zàoliángyǒuyóunǎiqièzhōng

yóuyàncóngshēngyúnkōng
duōduōgòngxiéshǒulíngránqiěfēng

注释

探秘:探索、寻求神秘的事物。
孰云:谁说。
远:遥远、遥不可及。
忘怀:忘记、抛开(忧愁、牵挂等)。
复尔同:如此便相同、心领神会。
日寻:每日寻找、追求。
高深意:深远的意境、哲理。
宛是:仿佛是、好像。
神仙中:神仙居住的境地、仙境。
跻险:攀登险峻之地。
搆:构造、建造。
灵室:灵秀之室、神圣或超凡脱俗的居所。
诡制:奇特、奇异的构造。
非人功:非人类之力所能完成。
潜洞:深邃的洞穴。
黝无底:黑黝黝、深不见底。
殊庭:奇异、特别的庭院。
忽似梦:忽然像梦一样出现、恍如梦境。
岂如:哪里像、岂能与……相比。
武安凿:武安侯(指汉代开凿武安侯山的张良)那样的开凿山石。
自若:自如、自然。
茅山通:如同穿越茅山(道教名山)一般畅通无阻。
造物:创造万物的神、指造物主。
良有寄:确实有所寄托、寓意。
嬉游:游乐、悠游。
乃:才。
惬衷:符合心意、令人心满意足。
犹希:还期待、仍然希望。
咽玉液:饮下仙家的玉液、指服食仙药。
从此:从那时起、自此以后。
升云空:腾云驾雾、飞升至云霄之中。
咄咄:急切、催促的样子。
共携手:一起手拉手、携手同行。
泠然:轻快、飘然的样子。
且驭风:暂且驾驭风、乘风而行。

翻译

谁说探寻奥秘遥不可及,忘却尘世纷扰便能心领神会。
每日追寻那高深的意蕴,仿佛置身于神仙的境地。
攀登险峻构建灵秀之室,奇特构造非人间力量所能成就。
深邃洞穴黑黝无底,奇异的庭院恍如梦境般显现。
哪像武安侯那样开凿山石,自然又如同穿越茅山一般畅通无阻。
造物主确有寄托之处,悠游其中才真正符合心意。
还期待饮下仙家玉液,自此腾云驾雾飞升九天。
急切地携手同行,飘然乘风而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历石窟山的景象和内心感受。开篇“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表达了对自然之谜的探索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的追求和超脱尘世的心态。

“跻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功”写出了石窟山的奇特景观,似乎有着天造地设之感。接着“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则展现了诗人对深邃洞穴和幽静庭院的赞叹,宛如身处幻境。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中的比喻表明,即便是人类的创造,如武安凿石之工,也不及自然之神奇。诗人在此强调了自然景观的独特与非凡。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则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赋予生命和情感的深刻体会,以及内心的喜悦和满足。“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表达了诗人希望饮下仙露,以实现飞升成仙的愿望。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则描绘了一种与朋友并肩同行,驾驭风霜的情景。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凡尘、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向。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哲理思考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透露了他对于自然与生命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