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出处:《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其三》
唐 · 元稹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沧浪一字歌。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沧浪一字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属于豪放派风格。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甘寂寞。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这两句写出了一个荒凉孤寂的环境,白天时连鸟儿都不愿意飞翔,显得人烟稀少,而到了夜晚,则有鬼魂般的声音响起,甚至连猛兽也在四处徘徊。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一种恐惧和不安的情绪。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自身的困境,他如同被寄生虫侵蚀的动物,无处遁形,而那只独脚跳动的山魈,更凸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他似乎已经准备接受任何鬼神的考验,内心却始终牵挂着岐山之路的风霜。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沧浪一字歌。”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坚持和挑战自我的宣言。诗人表示在南方的歌谣中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悲壮情感,他勇于吟诵出那股如滔滔江水般奔腾不息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遭遇的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坚强不屈的个性,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辽阔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