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出处:《师资吟》
宋 · 邵雍
未知道义,寻人为师。
既知道义,人来为资。
寻师未易,为资实难。
指南向道,非去非还。
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喜耻皆非,我独无是。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既知道义,人来为资。
寻师未易,为资实难。
指南向道,非去非还。
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喜耻皆非,我独无是。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名为《师资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知识和道德引导的理解与追求。诗人首先提到在无知时寻求他人作为导师,认识到道理后,又需他人来提供支持。寻找导师不易,获取智慧之资更是艰难。接着,诗人指出真正的指引在于理解和实践道义,而非单纯追求外在的去留或回归。
在对待师与人的关系上,诗人认为以师自居会感到羞耻,而被人视为师则会欣喜,但诗人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足取,他追求的是不以师自居,也不依赖他人为师,保持独立的精神。最后,诗人批评那些好为人师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与耻辱并无本质区别。
整首诗寓含了对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在的自我提升和对真理的探寻,体现了邵雍哲学中注重内心修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