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丈人家,北郭瘦李西溪杨
出处:《中井乡歌为邹翁赋》
清 · 洪亮吉
山花只入房,山燕只栖梁。
一春绿竹不过墙,一生游鱼不出塘。
谁来丈人家,北郭瘦李西溪杨。
谁和丈人诗,南巷狂沈东头王。
丈人十双田,岁得千斛粮。
丈人一陂泽,岁牧千尾羊。
嫁女不插花,娶妇但识桑。
人间有此太古方,丈人不出中井乡。
一春绿竹不过墙,一生游鱼不出塘。
谁来丈人家,北郭瘦李西溪杨。
谁和丈人诗,南巷狂沈东头王。
丈人十双田,岁得千斛粮。
丈人一陂泽,岁牧千尾羊。
嫁女不插花,娶妇但识桑。
人间有此太古方,丈人不出中井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井乡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山花只入房,山燕只栖梁”描绘了山间花鸟与人的和谐共处,山花虽美,却只在屋内绽放;山燕虽轻盈,却只在屋檐上栖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自然的氛围。
“一春绿竹不过墙,一生游鱼不出塘”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环境的封闭与自足。绿竹虽长满一春,却未越墙而出;游鱼虽生活在池塘中,却终其一生未离此地,形象地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封闭性与自给自足的特点。
接下来,“谁来丈人家,北郭瘦李西溪杨。谁和丈人诗,南巷狂沈东头王”两句,通过询问的形式,引入了乡间邻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里不仅体现了乡间人际关系的亲密,也暗示了乡间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丈人十双田,岁得千斛粮。丈人一陂泽,岁牧千尾羊”描绘了乡间农耕与畜牧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民勤劳与丰收的景象。丈人拥有十双田地,每年能收获千斛粮食;拥有一片湖泊,每年能放牧千尾羊,体现了乡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
“嫁女不插花,娶妇但识桑”则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传统习俗与价值观。嫁女时无需繁复的装饰,只需懂得种植桑树,体现了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
最后,“人间有此太古方,丈人不出中井乡”表达了对这种原始、质朴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代社会复杂与浮躁的反思。诗人认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井乡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简单与和谐的理想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井乡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通过对比现代与传统,表达了对简单、和谐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