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出处:《骊姬墓下作》
唐 · 岑参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注释
骊姬:晋献公的宠妃,曾设计害死多位公子。北原:地名,指骊姬墓所在地。
闭骨:指死后安葬,此处指骊姬。
浍水:河流名,位于今中国山西省。
恶名:指骊姬因恶行而留下的坏名声。
献公: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君主。
耽惑:沉迷于欲望或迷惑之中。
子:这里指晋献公的儿子们。
仇雠:仇人。
蔓草:比喻事情不受控制地蔓延发展。
古丘:古老的坟墓,这里指骊姬之墓。
蛾眉山:可能指代美女或美的象征,也可能实指某地名,此处借以表达哀愁情绪。
月苦:形容月色凄凉,引申为悲伤的情绪。
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这里形容云形,带出愁绪。
野云:野外的云,象征荒凉与愁思。
二公子:指被骊姬迫害的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如申生、重耳等。
横汾:横渡汾河,汾河在山西,此指前往悼念的路途。
轻舟:小船,这里表示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完成凭吊心愿。
翻译
在骊姬墓所在的北原之上,她已被黄土深埋历经千年。浍水每日向东流去,而她的恶名却随时间消逝不再流传。
晋献公沉溺于欲望迷惑之中,对待自己的儿子如同仇敌。
这段历史已如野草般蔓生,而我如今只遇见了古老的坟丘。
蛾眉山上的月光透着凄苦,蝉鬓似的野云也似乎满怀愁绪。
我想凭吊那两位公子,却遗憾没有小舟让我横渡汾河。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上的骊姬之墓,传达了一种对过去历史悲剧的反思和哀悼。"闭骨已千秋"表明骊姬已经长眠于北原千年,其恶名也随时间而没有被洗清。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整个历史事件的无情评价。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一句,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和残酷,他们甚至将自己的骨肉看作敌人,这种家族内部的猜忌与残杀,是古代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
诗人随后写道"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表达了对历史重重叠加之悲剧的沉思,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无奈和宿命感。自然景象的描绘,如"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则是诗人情感的外化,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内心的忧伤。
最后两句"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表明诗人想要去祭扫、悼念那些不幸的亡魂,但却因为条件所限而不能实现,这种愿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更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以及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历史悲剧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