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天子节,兹喜去龙庭
出处:《发会同馆》
宋 · 王圭
一持天子节,兹喜去龙庭。
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
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
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
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
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
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天子节:皇帝的象征,代表权力和权威。龙庭:古代对皇宫的代称,这里指皇帝的居所。
大漠:广阔的沙漠地区。
寒山:指气候寒冷、植被稀疏的山区。
峰多:形容山峰众多。
地绝:地势偏远,人迹罕至。
同类:指有相似特性的生物。
鸣镳:马嚼铁的声音,这里比喻驾车疾驰。
毋:不要。
暂停:停止前进。
翻译
手持天子的符节,此刻欢喜离开皇宫。大漠的夜晚依然明亮,寒冷的山岭春天也不见青翠。
山峰众多常常遮住阳光,大地偏远几乎看不到星辰。
同类生物各自寻找归宿,驾车疾驰不要停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大自然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理思考。
“一持天子节”,这里的“天子节”可能指的是一种权力或是帝王的符节,诗人手持此物象征着某种使命或责任。接着“兹喜去龙庭”,表达了诗人对前往龙庭(可能是一处神秘或仙境的地方)的期待和喜悦。
“大漠夜犹白”、“寒山春不青”,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的自然景象。大漠之中,夜晚依旧是白色的,这可能暗示了时间的静止与空间的辽阔。寒冷的山峰上,春意未生,反映出一种季节的不协调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峰多常蔽日”、“地绝欲回星”,这两句则写出了山峰高耸、遮蔽了阳光,以及大地与星辰之间似乎有了一种断裂,表达了诗人对超越现实世界、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
“同类惟所适”、“鸣镳毋暂停”,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同类相聚和马铃声不断,传递出一种行进中的不息和寻找自我位置的心情。诗人可能在表达对知识分子之间交流的渴望,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