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
出处:《卧游罗浮和卢方伯》
明 · 庞尚鹏
曾拟罗浮访列仙,风烟缥缈石楼前。
林亭丹灶知何在,欲问当年葛稚川。
俯仰天吴如咫尺,万里乾坤悬几席。
黄龙洞口驾飞云,四百峰头生羽翼。
沧海瀰漫东复东,三更日出海波红。
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
参差台殿曾游处,鹿鸣涧底闻人语。
捲帘飞瀑昼生寒,朱明草木多风雨。
谁是名山真主人,蓬莱阁上好寻真。
神游八极清风远,壶里同收天下春。
林亭丹灶知何在,欲问当年葛稚川。
俯仰天吴如咫尺,万里乾坤悬几席。
黄龙洞口驾飞云,四百峰头生羽翼。
沧海瀰漫东复东,三更日出海波红。
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
参差台殿曾游处,鹿鸣涧底闻人语。
捲帘飞瀑昼生寒,朱明草木多风雨。
谁是名山真主人,蓬莱阁上好寻真。
神游八极清风远,壶里同收天下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罗浮山的向往与想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罗浮山的神秘与美丽。首句“曾拟罗浮访列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仙境的憧憬,想要探访那里的仙人。接着,“风烟缥缈石楼前”一句,以轻盈飘渺的风烟和石楼,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林亭丹灶知何在,欲问当年葛稚川”,诗人试图寻找传说中的葛洪炼丹之处,表达了对古代仙人生活的向往。接下来,“俯仰天吴如咫尺,万里乾坤悬几席”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天吴(神话中的一种神兽)拉近至咫尺之遥,同时将广阔的天地置于几席之上,展现出诗人对宇宙的广阔视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黄龙洞口驾飞云,四百峰头生羽翼”描绘了黄龙洞口的神奇景象,以及四百座山峰仿佛都长出了翅膀,充满了奇幻色彩。“沧海瀰漫东复东,三更日出海波红”则通过大海的广阔与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
“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表达了诗人读书时的遐想,仿佛能与遥远的扶桑顶相望,甚至能通过天河找到通往仙境的道路。“参差台殿曾游处,鹿鸣涧底闻人语”则通过鹿鸣涧底的人声,暗示了曾经有人在此游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捲帘飞瀑昼生寒,朱明草木多风雨”描绘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朱明时节草木繁茂、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四季变换的自然之美。“谁是名山真主人,蓬莱阁上好寻真”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真正主人的探寻,希望能在蓬莱阁上找到真正的道义与真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仙人生活、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