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蛟胆壮浑忘水,逐鹿心狂岂见山
出处:《山居四十首 其十一》
元 · 栯堂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似尘飞窗隙间。
铜雀已成身早没,玉门未到梦先还。
斩蛟胆壮浑忘水,逐鹿心狂岂见山。
独许白云最深处,老松枯石伴身閒。
铜雀已成身早没,玉门未到梦先还。
斩蛟胆壮浑忘水,逐鹿心狂岂见山。
独许白云最深处,老松枯石伴身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独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人以“百年三万六千日,一似尘飞窗隙间”开篇,将人生比作飘忽不定的尘埃,在时间的长河中匆匆而过,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铜雀已成身早没,玉门未到梦先还。”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铜雀台和玉门关,分别象征着功名与边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然而,现实与梦想之间往往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诗人通过“早没”和“先还”的描述,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斩蛟胆壮浑忘水,逐鹿心狂岂见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斩蛟表现了诗人勇猛果敢的一面,但面对生活的波澜,却仿佛忘记了周围的环境;追逐鹿群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胜利的渴望,但真正的山川大河却难以触及。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独许白云最深处,老松枯石伴身閒。”诗人选择与自然为伍,与白云、老松、枯石为伴,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不仅是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内心平静与超脱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理想、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以及在纷扰世间的内心寻求宁静与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