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
出处:《寄长沙簿孙昭远》
宋 · 杨时
阳城衰晚拙催科,阖寝空惭罪亦多。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蓑。
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
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阳城:古代地名,这里代指诗人所在地。衰晚:傍晚时分,形容景象衰败。
拙:笨拙,不擅长。
科:考核,此处指官场考核。
阖寝:全家,整个住所。
空惭:内心感到惭愧却无能为力。
罪亦多:罪过也很多,自我反省之词。
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民间习俗祭祀灶神。
君自适:你自行享受,指邻居。
载醪:携带美酒。
祛惑:消除疑惑,解开心结。
过:责备,批评。
猗猗:形容兰草茂盛的样子。
兰堪佩:兰草可以佩戴,象征高雅。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冷清。
雀可罗:麻雀难觅,形容人迹罕至。
归去:离开官场,回归。
溪上侣:溪边的朋友,隐士或渔民。
缨绂:古代官员的冠带,象征官职。
渔蓑:渔夫的蓑衣,象征隐居生活。
翻译
阳城的傍晚显得衰落,我笨拙地应对考核,内心充满愧疚。祭祀灶神后邀请邻居共享,带着美酒消除疑惑,但又有谁来责备我呢?
庭院中的兰草幽香,适合佩戴,门前却寂静无声,连麻雀都难以捕捉。
我想回归自然,找个溪边的朋友,换取官帽,换成渔夫的蓑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时对往昔繁华与现实困顿的反思,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无奈。"阳城衰晚拙催科"一句透露出诗人的生活已不如从前,到了年终还要忙碌于官府的考核之事。"阖寝空惭罪亦多"则是自我检讨,感到自己有许多过失。
接下来两句"祭灶请邻君自适,载醪祛惑我谁过"写的是诗人在岁末时依旧要进行祭灶等仪式,但心中却充满了迷惑,不知道究竟是谁的过错导致了自己的困境。
"猗猗庭有兰堪佩,寂寂门无雀可罗"两句描绘了一种清冷萧索的景象,庭院中只有兰花的存在,而门前则连麻雀也不见,一片宁静之中带着淡淡的孤寂。
最后两句"归去好寻溪上侣,为投缨绂换渔蓑"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找到知音,愿意放弃现有的高贵地位(缨绂)来交换一个渔夫的简朴生活。这里的"溪上侣"可能指的是隐逸之士或者志同道合者。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省,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浮沉、个人过失及内心困惑的深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