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筑此望烽火,留及如今太平世
出处:《隆德县望火台》
元 · 陈宜甫
近山一台突兀势,远山一台出天际。
何时筑此望烽火,留及如今太平世。
六十年来无甲兵,西方乐土边陲清。
君王神武今混一,藩篱大剖无金城。
尚馀此台屹山顶,照月愁风拄孤影。
昔人触目心胆寒,今日空迷野烟瞑。
行歌为我重悲伤,愿台万年无火光。
何时筑此望烽火,留及如今太平世。
六十年来无甲兵,西方乐土边陲清。
君王神武今混一,藩篱大剖无金城。
尚馀此台屹山顶,照月愁风拄孤影。
昔人触目心胆寒,今日空迷野烟瞑。
行歌为我重悲伤,愿台万年无火光。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隆德县望火台》描绘了一座位于山巅的烽火台,它突兀而立,遥望天际。诗人想象过去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询问何时在此设立烽火以预警敌情,但现今已是六十载太平盛世,边境安宁,无需再燃烽火。诗人感慨国家统一,边疆稳固,昔日的军事设施如今只剩下孤独的台影,照见月色,承受风雨。
诗人触景生情,昔日的紧张与恐惧已成往事,眼前只有寂静的田野和沉沉暮霭。他以歌声表达对过去的哀伤,希望这座望火台永远不再点燃,象征着永久的和平。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过往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