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
出处:《紫微亭》
宋 · 梅尧臣
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
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
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
昔我来齐山,山僧迎道傍。
骑马到寺门,乱石屹若墙。
值雨不遍历,但取山泉尝。
牧之旧游处,苔滑屐莫将。
却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苍。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
云霞与雁鹜,还动秋客肠。
去逾十五年,游宦韩陈梁。
哀哀遘祸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
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
昔我来齐山,山僧迎道傍。
骑马到寺门,乱石屹若墙。
值雨不遍历,但取山泉尝。
牧之旧游处,苔滑屐莫将。
却返弄水涯,隔溪望青苍。
绝顶见茅屋,洪波日汤汤。
云霞与雁鹜,还动秋客肠。
去逾十五年,游宦韩陈梁。
哀哀遘祸殃,乃再居南方。
欲往尚未可,追吟寄支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云:江上的云。如旗脚:像旗帜的脚。
墨点:像墨点。
飞雁行:排列成雁行。
平圃:平坦的园子。
芳菊:菊花。
上水:上等的。
酌桂浆:用桂花酿的酒。
杜子:杜甫。
重阳:重阳节。
庄生:庄周。
齐景伤:齐景公的忧虑。
九日章:重阳节的诗篇。
昔我:从前。
来齐山:来到齐山。
山僧:山中的僧人。
道傍:路边。
值雨:因为下雨。
山泉尝:品味山泉。
苔滑:长满青苔。
屐莫将:鞋子要小心。
弄水涯:水边嬉戏。
隔溪:隔着溪流。
茅屋:茅草屋。
洪波:大浪。
汤汤:滔滔。
雁鹜:雁鸭。
秋客肠:秋天旅人的愁肠。
游宦:在外做官。
韩陈梁:韩、陈、梁三国。
哀哀:悲惨。
支郎:支郎,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翻译
江上的云像旗帜的脚,墨点般的雁群排列成行。在平坦的园子里采摘菊花,用上等的桂花酿制美酒。
他说这是什么时节,杜甫正逢重阳节。
喝醉后想起庄周的超脱,嘲笑那些为齐景公忧虑的人。
直到如今,在这孤独的亭子里,只有重阳节的诗篇留存。
当年我来到齐山,山中的僧人站在路边迎接。
骑着马到了寺庙门口,乱石堆砌得像城墙一样。
因为下雨未能遍览,只取山泉品味。
这里是牧之过去游玩的地方,地面长满青苔,鞋子容易打滑。
返回到水边嬉戏,隔着溪流遥望那片青翠。
山顶上看见茅屋,大浪滔滔,日光炽热。
云霞与雁鸭的景象触动了秋天旅人的愁肠。
离开这里已超过十五年,我在韩、陈、梁等地做官。
遭遇不幸,再次南迁居住。
想去却还不行,只能把思念寄托在这首诗中给支郎传递。
鉴赏
梅尧臣的《紫微亭》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赏景的画面。首句“江云如旗脚,墨点飞雁行”,以江上的云彩比作飘动的旗帜,形象地展现了云的轻盈和雁阵的动态美。接着,“平圃采芳菊,上水酌桂浆”写诗人于开阔的园圃中采摘菊花,品味桂花酿制的美酒,营造出一种闲适的节日氛围。
“为言此何时,杜子逢重阳”点明此时正值重阳佳节,诗人想起杜甫,暗示自己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醉思庄生达,哂彼齐景伤”借用庄子超脱的思想,表达对齐景公忧虑无常的嘲笑,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至今孤亭间,独有九日章”表达了对过去在此地的怀念,尤其是那篇记录重阳节的篇章。诗人回忆起初次来访齐山的情景,僧人迎接,山景奇特,虽遇雨未能遍游,但仍能品味山泉。“苔滑屐莫将”一句,写出岁月流转,人事变迁,连鞋子都因苔藓而变得湿滑。
最后,诗人感叹十五年光阴荏苒,仕途辗转,如今身处南方,想去探访旧游之地却未能如愿,只能借诗寄情给友人支郎。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