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诩桃花源,曾不识汉魏
出处:《铜仁江行》
清 · 劳孝舆
峦山矗嵯峨,涓滴泻林翳。
曾无滥觞源,一行自委丽。
飞瀑散四山,奔蛇不可制。
渐落沮洳乡,遂成膏饫地。
嗟哉蚩蚩氓,日与水争利。
高者斸山椒,其下迫堰砌。
数世长子孙,恣耕且无税。
自诩桃花源,曾不识汉魏。
谁知秋潦骄,竟挟拔山势。
我田谷已黄,一夕肆吞噬。
老稚号山林,鱼龙负赑屃。
虽幸有孑遗,八口将焉济。
空山蕨正肥,努力搜根蒂。
曾无滥觞源,一行自委丽。
飞瀑散四山,奔蛇不可制。
渐落沮洳乡,遂成膏饫地。
嗟哉蚩蚩氓,日与水争利。
高者斸山椒,其下迫堰砌。
数世长子孙,恣耕且无税。
自诩桃花源,曾不识汉魏。
谁知秋潦骄,竟挟拔山势。
我田谷已黄,一夕肆吞噬。
老稚号山林,鱼龙负赑屃。
虽幸有孑遗,八口将焉济。
空山蕨正肥,努力搜根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铜仁江行所见的山水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峦山矗嵯峨,涓滴泻林翳”展现了山势峻峭,泉水从林间缓缓流下。接下来,“曾无滥觞源,一行自委丽”暗示了江水源头的清澈和美丽。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飞瀑壮观的景象,“飞瀑散四山,奔蛇不可制”,形象生动。然而,随着水流向下,它逐渐汇入低洼之地,“渐落沮洳乡,遂成膏饫地”,象征着肥沃的土地滋养着万物。
诗人对于当地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同情,“嗟哉蚩蚩氓,日与水争利”,他们依赖水源生活,但又不得不与洪水抗争。“高者斸山椒,其下迫堰砌”,描述了人们在山坡上开垦田地的情景。他们世代安居,享受着无税的田园生活,仿佛桃花源般宁静。
然而,当秋雨泛滥,“谁知秋潦骄,竟挟拔山势”,洪水的威力显现,破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我田谷已黄,一夕肆吞噬”,显示出灾难的无情。家庭生活艰难,老幼无助,“老稚号山林,鱼龙负赑屃”,形容了人们悲惨的境况。
尽管仍有少数人得以幸存,“虽幸有孑遗,八口将焉济”,但整个家庭的生计面临困境。最后,诗人以“空山蕨正肥,努力搜根蒂”作结,寓意在艰难中寻找生存的希望,表达了对生活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民生活,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和大自然的无情,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