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出处:《过象耳山二首 其二》
唐 · 薛能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往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注释
逢山:遇到山。欲登:想要攀登。
往来僧:形容像僧侣一样四处游历。
徒行:步行。
三千里:极言路途遥远。
有缘:指缘分或机遇。
应不能:按理说不应该做到。
翻译
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山就想要攀登上去自己怀疑自己就像一个来往的僧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名为《过象耳山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旅程的深刻感悟。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往来僧。"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面对高山时产生的强烈攀登冲动,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自己这种不断旅行、探求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所持有的自我怀疑。在这里,他将自己比喻为“往来僧”,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精神寄托的心境。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长途跋涉的成就感,以及对命运与机遇之间关系的理解。在这里,“三千里”象征着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而“不是有缘应不能”则体现出一种宿命论的思考,认为凡事皆有其必然的因素,如果没有某种预定的联系和机缘,即便是再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目的。
整首诗通过山川的形象和个人旅途的写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宿命的深刻思考,以及他作为一名旅行者与探索者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