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
出处:《寒食前一日大雨不止》
宋 · 张耒
寒食穷愁叹陋邦,可怜终日雨淙淙。
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
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
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
不妨农亩连云稼,独惜园花脱锦杠。
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
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烟火以纪念先人。陋邦:形容地方偏僻、条件简陋。
可怜:此处表示悲哀或可惜。
淙淙:形容雨声潺潺。
农亩:农田。
连云稼:形容农作物茂盛,一片连天。
脱锦杠:比喻花朵凋谢,失去鲜艳的色彩。
屋漏:房屋的裂缝,引申为屋顶。
霁色:雨后放晴的天空。
春江:春天的江面。
灯花:油灯芯结成的花状物,古人认为是吉兆。
翻译
在寒食节时,我身处困厄,感叹此地的简陋,整天听着淅沥的雨声。尽管农田里的庄稼连天接云,丰收在望,但我更惋惜园中的花朵凋零,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最令人痛苦的是嘈杂的声音穿透屋顶,屋漏更添愁绪,只希望雨过天晴,让春江恢复宁静。
明天的日出谁也无法预料,但此刻我已感到欣慰,因为夜晚的窗户映照着明亮的灯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与饥饿交织的凄凉氛围,反映了农村贫困和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寒食穷愁叹陋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穷困状况的感慨,而"可怜终日雨淙淙"则是对连绵不绝的春雨表示同情,这些雨水并没有为农作物带来滋润,反而加深了人们的苦难。
诗中"不妨农亩连云稼"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希望农业生产能够得到好转,但接下来的"独惜园花脱锦杠"则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去的忧虑。这里,"园花"象征着自然界中脆弱而珍贵的事物,而"脱锦杠"则是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和价值。
在"最苦繁声欺屋漏"一句中,诗人通过屋顶滴水的声音形容了贫困的痛苦和无奈,这些声音仿佛是在欺骗人们,让他们误以为外面还在下雨,而实际上却是屋漏的结果。紧接着的"愿看霁色放春江"表达了诗人对好天气到来的渴望,希望能够看到晴朗的天空和流淌的春水。
最后两句"明朝日出谁能料,已喜灯花照夜窗"则是一种宿命论的体现。诗人对第二天是否会有好转表示了不确定性,但已经开始享受微小的安慰,比如晚上灯光映照在窗户上的美丽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连绵雨水和农村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切的同情心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去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希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