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蹈海鳌梁折,无泪填河蜃气皴
出处:《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清 · 洪繻
鲁仲千金耻帝秦,竟看时事化埃尘!有怀蹈海鳌梁折,无泪填河蜃气皴。
岛屿于今成粪壤,江山从此署「遗民」!棼棼玉石昆冈火,换尽红羊劫外人。
岛屿于今成粪壤,江山从此署「遗民」!棼棼玉石昆冈火,换尽红羊劫外人。
鉴赏
这首诗以悲愤的笔触描绘了台湾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充满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鲁仲千金耻帝秦”,借用了鲁仲连的故事,表达了对权势和利益的不屑,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人物坚守道义的赞美。然而,“竟看时事化埃尘”一句,转折强烈,揭示出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一切曾经的辉煌都化为了尘埃。
“有怀蹈海鳌梁折,无泪填河蜃气皴”两句,运用了神话和自然景象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巨变的深刻感受。海中的鳌梁折断,象征着国家或民族的分裂;填河的蜃气皴裂,寓意着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破碎。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历史的残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岛屿于今成粪壤,江山从此署‘遗民’!”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台湾比作被抛弃的土地,成为“遗民”的象征,表达了对台湾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最后,“棼棼玉石昆冈火,换尽红羊劫外人”则以火烧玉石、昆冈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灾难和破坏,暗示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的艰难。同时,“换尽红羊劫外人”一句,既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盼,希望经过历史的洗礼,能够迎来和平与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台湾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盼,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