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
出处:《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金 · 赵秉文
汉儒传注学,未为无所得。
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
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
且共欢一觞,多言不如默。
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
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
且共欢一觞,多言不如默。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回应,名为《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赵秉文在这首诗中探讨了儒家学问的传承与解读,以及后世学者在补充古代文献时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
首句“汉儒传注学,未为无所得”,指出汉代的儒学注释虽然繁复,但并非毫无收获,暗含对传统学术研究的肯定。接着,“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则借秦始皇焚书之事,表达了对古代文献遗失的遗憾,同时暗示了后人因缺乏完整资料而可能产生的困惑与误解。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表明了后世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填补知识的空白,使得圣贤之道得以逐渐清晰。然而,“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则以比喻的手法,批评了那些不加思考地批评他人,甚至试图颠覆已有知识体系的行为,将其比作秦朝的丞相李斯,后者在历史上以破坏文化著称。
最后,“且共欢一觞,多言不如默”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心态,建议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沉默,避免无谓的争执与纷扰。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反映了对学术传承、知识积累与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