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公不可见,此画来远方
宋 · 晁补之
霜雪埋百花,及时斗春阳。
城南有高士,买屋入花藏。
经时不出门,为花日日忙。
我居在何许,近止东数坊。
亦有佳公子,连车换帷裳。
隔墙蜂蝶喧,开户草木香。
仙人朱桃椎,发绿童脸芳。
此公不可见,此画来远方。
竹倚屠苏坞,柳拂辘轳床。
素儿虽小小,亦足侑客觞。
尚书廊庙具,气若冰壶凉。
忘年此宾主,吾党有辉光。
人生走尘土,岁月颜鬓苍。
曷不休沐暇,过此薰修房。
宴坐二十年,非痴实难量。
张侯不出家,在家说缘忘。
尚拟问两卿,携肴借红妆。
妍歌听黄子,不饮亦清狂。
城南有高士,买屋入花藏。
经时不出门,为花日日忙。
我居在何许,近止东数坊。
亦有佳公子,连车换帷裳。
隔墙蜂蝶喧,开户草木香。
仙人朱桃椎,发绿童脸芳。
此公不可见,此画来远方。
竹倚屠苏坞,柳拂辘轳床。
素儿虽小小,亦足侑客觞。
尚书廊庙具,气若冰壶凉。
忘年此宾主,吾党有辉光。
人生走尘土,岁月颜鬓苍。
曷不休沐暇,过此薰修房。
宴坐二十年,非痴实难量。
张侯不出家,在家说缘忘。
尚拟问两卿,携肴借红妆。
妍歌听黄子,不饮亦清狂。
注释
斗:争艳。高士:品德高尚的隐士。
为花:为了花。
何许:何处。
佳公子:风度出众的青年。
隔墙:隔壁。
仙人:神话中的人物。
此公:画中人物。
尚书:古代官职。
忘年:忘记年龄。
宴坐:静坐冥想。
张侯:姓张的人。
两卿:两位重要的官员或朋友。
妍歌:优美的歌声。
翻译
霜雪覆盖了百花,它们奋力与春阳争艳。城南住着位高尚的隐士,买屋隐藏在花海之中。
他长时间不出门,只为花儿忙碌不停。
我居住的地方在哪?就在东边几个街坊。
也有风度翩翩的贵公子,乘车更换华美的衣裳。
隔壁蜜蜂蝴蝶喧闹,开门便是花草香气扑鼻。
画中的仙人手持朱桃木椎,童颜焕发芬芳。
这幅画中的公无法相见,它来自遥远的地方。
竹林围绕着屠苏小筑,垂柳轻拂着辘轳床。
虽然素儿年纪小,也能助兴陪宾客畅饮。
尚书的才德如同冰壶般清凉,令人敬仰。
忘却年龄的主人和宾客,我们的聚会光彩照人。
人生在世如尘土,岁月匆匆,容颜渐老。
为何不趁着休假,来这个静谧的修道之处呢?
二十年的静坐修行,不是痴傻,实是难以估量的深沉。
张侯不离家,却在家谈论佛理,忘却尘世。
我还想向两位贤卿请教,邀请他们带着菜肴和佳人来。
聆听黄子美妙的歌声,即使不饮酒也显得狂放不羁。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雅致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聚会的闲适生活。首句“霜雪埋百花,及时斗春阳”以雪景反衬春意,百花虽被雪覆盖,但春阳已开始争辉。接下来,诗人赞美了城南的高士,他购屋隐居于花丛中,专心侍花,生活忙碌而自得其乐。
诗人感叹自己居处不远,也有佳公子来访,带来热闹与花香。诗人对友人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刻画,如“仙人朱桃椎,发绿童脸芳”,形容其如仙人般超凡脱俗。聚会中,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宾客的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尚书、郎庙等官职,显示了聚会的文人士大夫气息,而“忘年此宾主,吾党有辉光”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聚会的光彩。诗人感慨人生短暂,鼓励大家在忙碌之余,抽空享受宁静的时光,如“曷不休沐暇,过此薰修房”。
最后,诗人赞美了主人的隐逸生活和聚会的欢乐,表示即使不饮酒,也能感受到黄子的美妙歌声带来的清狂之感。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聚会的风雅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