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名良久文殊叹,此是如来不二门
出处:《阎醇老作默斋》
宋 · 晁补之
净名良久文殊叹,此是如来不二门。
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
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
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
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
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
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阎醇老作默斋》,通过对阎醇老创作默斋的评价,展现出对禅宗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独特见解。首句“净名良久文殊叹”暗示阎醇老的作品深得佛教高僧文殊的赞赏,强调其作品内涵深远。"此是如来不二门"进一步点明阎醇老的作品触及了佛法的至高境界,即无差别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诗人指出真正的沉默并非无声,而是超越言语分别的智慧,揭示出默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通过嵇康和孔子的例子,赞扬阎醇老的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连嵇康这样的才子也会感到自愧,孔子读之也会深感敬重。
最后两句"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诗人认为阎醇老的才华即使在交谈中也能令人折服,封万户之誉实至名归。同时,他鼓励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尽管言论激进,但只要内容精深,就不会受到指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阎醇老作品的高度评价,赞美其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言论自由和智慧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