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非尽由己,徒念山中石
出处:《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
清 · 郑珍
策名公家方,其实止求食。
一饱宁必官,吁嗟远行役。
思便自此归,辗转不能得。
事非尽由己,徒念山中石。
强歌不成欢,假□不安席。
梦醒觅娇儿,触手乃船壁。
我本窗下人,胡为异方客?身世难尽言,去去自努力。
一饱宁必官,吁嗟远行役。
思便自此归,辗转不能得。
事非尽由己,徒念山中石。
强歌不成欢,假□不安席。
梦醒觅娇儿,触手乃船壁。
我本窗下人,胡为异方客?身世难尽言,去去自努力。
鉴赏
这首诗名为《出门十五日初作诗黔阳郭外三首(其二)》,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离家外出十五日后,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策名公家方,其实止求食”,点明了诗人外出的原因是为了谋生,为了家庭的生计。接着,“一饱宁必官,吁嗟远行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远离家乡、劳碌奔波的无奈与叹息。
“思便自此归,辗转不能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挣扎,他想回家,但现实的羁绊让他难以实现。接下来,“事非尽由己,徒念山中石”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感叹事情并非完全能由自己掌控,只能空想山中的石头,寄托自己的思绪。
“强歌不成欢,假□不安席”则通过对比,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即使勉强唱歌,也无法真正感到快乐;在旅途中,即便勉强安睡,也无法真正安心。这种情感的复杂与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梦醒觅娇儿,触手乃船壁”一句,将诗人的思念推向高潮。在梦中寻找孩子,却只能触碰到冰冷的船壁,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我本窗下人,胡为异方客?”诗人自问,原本只是窗下的普通人,为何却成了远方的客人?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身世难尽言,去去自努力。”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世难以言尽,只能继续努力前行。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充满了坚韧与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离家外出的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对生活的深情厚意,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