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辘轳惆怅甚,宣和书画不曾留
出处:《汴梁寻宋故宫遗址》
清 · 舒位
当年镫火下樊楼,忍把杭州作汴州。
桥上鹃啼新法变,江边马渡旧京收。
石欹艮岳天难补,帘飏离宫鬼自钩。
一事辘轳惆怅甚,宣和书画不曾留。
桥上鹃啼新法变,江边马渡旧京收。
石欹艮岳天难补,帘飏离宫鬼自钩。
一事辘轳惆怅甚,宣和书画不曾留。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舒位创作的《汴梁寻宋故宫遗址(其二)》。诗人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当年北宋都城汴州(今河南开封)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变迁的感慨。
首句“当年镫火下樊楼”回忆了往昔汴州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樊楼是当时的著名酒楼,暗示了昔日的繁华。次句“忍把杭州作汴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南宋偏安杭州,未能收复失地的遗憾,暗含着对北宋朝廷软弱无能的批评。
第三句“桥上鹃啼新法变”借杜鹃啼声,寓言新法带来的变革,可能是指王安石变法,暗示变革带来的动荡与哀伤。第四句“江边马渡旧京收”描绘了江边的场景,暗示了北宋的灭亡和领土被金人占领。
第五句“石欹艮岳天难补”中的艮岳是北宋皇家园林,这里象征着北宋的奢华和无法挽回的衰败。“帘飏离宫鬼自钩”进一步渲染了宫殿荒凉,只有孤魂野鬼在风中摇曳,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一句“一事辘轳惆怅甚,宣和书画不曾留”表达了诗人对北宋宫廷艺术收藏的惋惜,尤其是那些珍贵的书画作品未能留存下来,成为历史的遗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和对故国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