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异日为无得,只听平津一老臣
出处:《董生》
宋 · 朱淑真
秦火经来道失真,下帷发愤每劳神。
谁知异日为无得,只听平津一老臣。
谁知异日为无得,只听平津一老臣。
鉴赏
这首诗《董生》由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所作,通过“秦火”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董生勤学苦读、坚守真理精神的赞美与敬佩。
首句“秦火经来道失真”,借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暗示在历史的洪流中,真理与知识曾一度被掩盖或扭曲。这里的“道”既指知识之道,也暗含道德之理,强调了在乱世中保持真理的重要性。
次句“下帷发愤每劳神”,描述董生在闭门读书时,面对知识的深奥与复杂,不断努力,甚至到了劳心劳神的地步。这里使用“下帷”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董生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学习状态。
后两句“谁知异日为无得,只听平津一老臣”,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展望未来。前一句“谁知异日为无得”,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对董生未来成就的期待与好奇,暗示董生的努力终将有所回报,其学识与品德将在未来得到认可和实现。后一句“只听平津一老臣”,则点明了董生最终可能成为像汉代名臣萧何、曹参那样的贤臣,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这里“平津”是地名,借指汉代的两位名臣,象征着董生未来的辉煌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董生刻苦学习、坚守真理的描绘,以及对其未来可能成就的展望,表达了对董生个人品质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才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