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
出处:《送人宰德清》
唐 · 杜荀鹤
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
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
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
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
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乱世:战乱频繁的时代。耕桑:农业和手工业。
失时:错过适宜的季节。
宽赋敛:减轻赋税。
转流离:流离失所。
天意:天道或命运。
君心:统治者的内心。
自欺:欺骗自己。
四十字:简短的训诫或原则。
德清碑:象征清廉品德的纪念碑。
翻译
在乱世之中,人们忙于生计,农耕和纺织可能会错过时节。没有听到减轻赋税的消息,因此许多人被迫流离失所。
上天的意愿并非如此,执政者不应自我欺骗。
只要遵循这四十字的教诲,就能树立起清廉的美德之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名为《送人宰德清》。诗中通过描绘乱世之中的农事和赋税的混乱,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使得人们在忙碌中常常错过农时,反映出社会生产生活的混乱状态。
“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一种期望,即希望国家能够实行宽和的赋税政策,而非苛捐杂税,使得民众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离失所。
“天意未如是,君心无自欺。”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上天意愿与君主内心真诚的期望和信仰,希望君主能够洞察事理,不被假象蒙蔽。
最后,“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则是诗人提出了一个设想:如果能遵循这四十个字的教诲,就能树立起一座德行纯洁的标志性碑文,彰显出理想中的政治美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秩序、公正和理想政治状态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