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韩公剑倚天,决断浮云取新旭
出处:《登上封半山而雾大起叹而有作》
宋 · 彭龟年
忆昨雨霁投招提,五峰幻出如新沐。
僧言一月无此奇,正直由公感通速。
倾曦已没暝霭生,伫立危亭看不足。
遂扶晨策陵岖嵚,要识祝融真面目。
轻阴阁雨日将升,浅雾喷云生半腹。
晦明变化在俄顷,山鬼无端太翻覆。
东西南北杳不知,天柱诸峰固难瞩。
因思世事无不然,氛垢时多少清淑。
良辰一遇信可欣,浊世相遭匪予辱。
湘累为此赋远游,要待棋终看结局。
嗟我宁能待汝清,原隰征夫驾方趣。
安得韩公剑倚天,决断浮云取新旭。
僧言一月无此奇,正直由公感通速。
倾曦已没暝霭生,伫立危亭看不足。
遂扶晨策陵岖嵚,要识祝融真面目。
轻阴阁雨日将升,浅雾喷云生半腹。
晦明变化在俄顷,山鬼无端太翻覆。
东西南北杳不知,天柱诸峰固难瞩。
因思世事无不然,氛垢时多少清淑。
良辰一遇信可欣,浊世相遭匪予辱。
湘累为此赋远游,要待棋终看结局。
嗟我宁能待汝清,原隰征夫驾方趣。
安得韩公剑倚天,决断浮云取新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雨霁:雨后放晴。招提:佛教寺庙。
幻出:显现。
新沐:刚洗过澡的样子。
倾曦:落日余晖。
暝霭:暮色。
危亭:高亭。
祝融:古代火神,此处指山名。
阁雨:停止下雨。
晦明:昏暗和明亮。
湘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棋终:棋局结束。
韩公剑:比喻锐利的决策力。
翻译
回忆昨天雨后拜访招提寺,五座山峰仿佛刚洗过澡般清新。僧人说一个月难得见到这样的奇景,正直的心灵感应如此迅速。
夕阳已经消失,暮色开始笼罩,我在高亭上久久站立,仍看不够。
于是清晨持杖攀登崎岖山路,只为一睹祝融山的真实面貌。
阴云散去,阳光即将升起,薄雾从云层中涌出,半山腰若隐若现。
光明与昏暗瞬息万变,山中的精灵无常翻腾。
东西南北都难以辨认,天柱峰等群山更是难以一瞥。
由此想到世间事无常,污浊与清白交替出现。
美好的时光一旦相遇就值得欣喜,身处浊世并非我的耻辱。
湘妃因此写下远游之作,等待棋局结束才见分晓。
唉,我怎能只等你澄清,田野间的行人正赶路忙碌。
如何能得到韩公那样的利剑,斩断乌云迎接新的朝阳。
鉴赏
彭龟年的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封半山时遭遇大雾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忆昨雨霁投招提"回忆了前一天雨后初晴的清新,紧接着"五峰幻出如新沐"形象地写出山峰在阳光照耀下的洁净与生动。僧人的惊叹则暗示了眼前的罕见美景。
"倾曦已没暝霭生"描述了太阳西沉,暮色渐浓,诗人站在高亭上,对眼前的景色流连忘返,"伫立危亭看不足"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迷恋。随后,他决心继续登山,"遂扶晨策陵岖嵚",想要亲自探索祝融峰的真容。
雾气渐起,"轻阴阁雨日将升,浅雾喷云生半腹",展现了晦明变化的奇妙瞬间,"山鬼无端太翻覆"则寓言般地表达了世事的无常。诗人感叹"东西南北杳不知,天柱诸峰固难瞩",暗示人生迷茫和未知。
最后,诗人借屈原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浊世,但仍期待拨云见日,"湘累为此赋远游,要待棋终看结局",并自嘲无法像韩公那样凭借剑气斩断迷雾,期待新的一天到来。整首诗以景寓情,既有山水之趣,又富含哲理,体现了宋代士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