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出处:《咏淮阴侯》
隋末唐初 · 王圭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
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
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
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
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
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
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
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
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
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秦王:指秦朝的君主,这里特指秦始皇或二世,以其暴政著称。凶慝:凶恶,残暴的行为。
豪杰:指有才能和勇气的英雄人物。
亡:逃跑,逃离。
信:韩信,汉初著名军事家。
胡为者:意为何至于此,这里指为何落魄至此。
剑歌:持剑而歌,表达心中不平或志向。
项梁:项羽的叔父,反抗秦朝的起义军领袖。
项羽:西楚霸王,秦末著名军事家。
不能用:不重用,不采纳其建议。
汉王:刘邦,后成为汉高祖。
道契:理念、志向相契合。
君臣合:君主与臣子心意相通,合作无间。
时来:时机到来。
名位彰:名声与地位彰显。
北讨:向北征讨。
燕承命:接受命令征讨燕地。
东驱楚:向东驱逐楚军。
绝粮:断绝粮草。
斩龙堰濉水:在濉水边设伏击败敌人,斩杀其将领,比喻为斩龙。
擒豹:擒拿敌人,如同捕获猛兽。
熸夏阳:在夏阳消灭敌人,熸意为熄灭、消灭。
功成:完成大功。
享天禄:享受天赐的俸禄,比喻得到高位厚禄。
建旗:竖立旗帜,象征胜利归来。
还南昌:回到南昌,韩信被封为齐王后,都城在南昌。
千金答漂母:以千金回报曾经给他饭吃的洗衣老妇。
百钱酬下乡:用百钱答谢曾让他寄食的下乡人家。
吉凶:好运与厄运。
纠缠:相互交织,难以分开。
倚伏:《老子》中的概念,指福祸相依,相互转化。
预详:提前详细预测。
弓藏: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弃用或杀害。
狡兔尽:比喻目标达成,不再需要手段或工具。
慷慨:情绪激昂,此处含悲壮之意。
心伤:内心悲伤。
翻译
秦王每日行凶暴,豪杰群起图逃亡。韩信何曾料此景,仗剑吟歌投项梁。
项羽不纳贤人计,韩信离楚归刘邦。
君臣志趣相投合,时机至时名位显。
受命北伐克燕地,向东驱敌楚断粮。
濉水阻敌斩龙壮,夏阳擒敌如豹灭。
功成名就享天赐,班师回朝立南昌。
千金回馈洗衣妇,百钱报答下乡恩。
命运吉凶相交织,祸福转换难预料。
狡兔尽时弓被藏,英雄悲歌心哀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名将韩信的英勇事迹和功业成就。首句“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表明秦朝每日都在走向灭亡,而英雄豪杰们争相立功以图自救。这一时期正是群雄并起,各领一方之时。
接下来,“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指出韩信曾经追随项羽,却因未被重用而转投刘邦。诗中的“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则表明了韩信在汉王刘邦手下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这种关系促成了他日后的显赫名声与地位。
随后,“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描述了韩信在北伐燕国、东击楚国时的军事胜利,他不仅接连取得战果,还在关键战役中表现出色,展现了其杰出的将才。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则意味着韩信因功绩显著而得到皇帝的恩赐,并且在完成任务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南昌。这一段落强调了他的成功与荣耀。
最后,“千金答漂母,百钱酬下乡。吉凶成纠缀,倚伏难预详”表达了韩信对待亲睦和报恩的美德。他不仅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更体现出他深谙人心,对于世事变迁有着超脱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韩信生平与战争成就的描述,颂扬了这位汉朝名将的英勇、智谋以及他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