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全文

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

出处:《松化为石
唐 · 齐己
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
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
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
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

注释

盘根:树木根部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
耸翠:高耸且颜色青翠,形容生命力旺盛。
偃:此处意为弯曲、不直伸。
凌云:直指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或高度极高。
至坚:非常坚硬,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或品质。
精华:事物最精粹、最美好的部分。
永劫:永恒的岁月,无尽的时间。
凋变:凋谢变化,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这里是夸大的说法,强调持久不变。
逢贤:遇到有德行或才能的人。
镌辞:雕刻文字或铭文,以表达赞美或纪念。
立:树立,建立名声或纪念。
遇圣:遇见圣人,指遇到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刻印:雕刻印记,比喻留下永久的纪念。
肯似:愿意像。
荆山:典故出自和氏璧,比喻未被发现的宝贵之物。
凿馀:被开采后剩余的部分,引申为未被赏识或利用。
藓封:被苔藓覆盖,形容荒凉、久未被打扰。
顽滞:坚硬且不动,这里形容坚定不移。
岚烟:山间的云雾,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

翻译

树根盘曲几株在青翠的山崖前挺立,它们本可直指云霄却选择了最坚硬的方式生长。
它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凝聚了生命的精粹,历经千年而不随季节更迭而凋零。
遇到有德行的人就会被铭记,以铭文颂扬其品格,遇见圣人则会被镌刻流传千古。
它们甘愿像那荆山遗石,即便被苔藓覆盖,静卧于山间云雾之中,也不失其坚韧本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蕴含深远的人生哲理。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松树盘根错节、屹立于翠绿的山崖之前的情景,这些松树不仅坚韧无比,而且似乎已经与岩石融为一体,化作了坚实之物。

"乍结精华齐永劫,不随凋变已千年"表达了松树经历岁月的洗礼后积累起的生命力和智慧,它们不受时光流逝的影响,静默地守护着古老的秘密。这些松树似乎已经超越了常人的生命周期,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接下来的"逢贤必用镌辞立,遇圣终将刻印传"则是对智慧和德行的赞美之词。诗人认为当遇到贤者或圣人时,应当铭记他们的教诲,将其永恒地镌刻在心中或通过文字传承下去。

最后两句"肯似荆山凿馀者,藓封顽滞卧岚烟"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高洁的生活状态。诗人将自己比作那些在荒凉之地凿洞而居的人,将自己的心灵深处隐藏起来,就像苔藓覆盖着顽固不化的物象,静卧于山岚之中,沐浴在淡远的烟霞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通过对松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超越尘世的精神内核。